延伸閱讀1: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3922072-簡單的管理概念分享
延伸閱讀2: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526821-有關於顧客服務概論6
延伸閱讀3: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6827764-門市幹部培育
延伸閱讀4: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6114964-經營管理的變與不變
延伸閱讀5: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676269-顧客會只會買兩樣東西
2013年0523~0602義大利_2081 

小洪隨筆:

只在乎掌控的管理者,可能下面只剩一些唯命是從的馬屁精。~~沒辦法,這也是一種管理。

~~~~~~~~~~~

學管理的理由

~~~~~~~~~~~

學管理,有一個很重要的情境是,當你面對來自陌生的、新生的議題時,多一些合乎邏輯的判準。

~~~~~~~~~~~

Dear Wennie,

對我來說,管理書上說的那些事情都只是常識,時間管理、團隊精神,國中生就知道的,學管理究竟有什麼用處?         Kim

 

Dear Kim,

 

前不久,一位創業的朋友告訴我一個幾乎毀掉他的創業的案例。

 

這家公司有個高階主管負責幾個至關重大的專案,但他始終以照顧品質的理由,一再拖延專案的進度。這個老闆為了展現「珍惜人才、給予舞台」的領導風格,容忍這位缺乏紀律的主管,直到一年半後請走這位頭痛人物,才發現他一直忙著和自己的競爭對手合作籌備新事業。

 

聽起來真讓人扼腕,只因為少了些「目標管理」的敏感度,讓這家公司空耗許久。第一位提出這個概念的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得簡單明瞭:「並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相反地,是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

 

這讓我聯想到若干年前,當時我負責的事業單位要推出一項網路內容服務,同事強烈主張,「只要找一個品質好的供稿者,一星期推出一篇好文,流量自然會成長」。我沒有年輕同事懂網路,但學管理的訓練,讓我立刻判斷這不是個對的策略:第一,改善的周期愈長、頻率愈慢,是不可能有好品質的;第二,Second Source(輔助性供應商)永遠是鞭策主要供應商的最大動力。

 

學管理,應該有千百種用處,有一個很重要的情境是,當你面對來自陌生的、新生的議題時(事實上也是經理人常面臨的狀況),多一些合乎邏輯的判準。

 

無論從採訪對象,或是工作現場的夥伴身上,我常有個深刻的感觸,對於研究管理有高度主動性興趣的人,通常都熱愛學習。因為喜歡鑽研管理的背後,存在著對現況追求改進的熱情,而學管理和其他知識的學習最大的不同是,它不但要取得靜態的知識,要有行動的實踐,還要蒐集實踐之後和所有相關者互動的反饋,不斷進行動態的調整。

 

只會溝通的管理者,不能完成任何事只會行動的管理者,最後是一人包辦所有工作只在乎掌控的管理者,可能下面只剩一些唯命是從的馬屁精。」被《華爾街日報》列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大師之一」的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在《經理人的一天》中,描述經理人最常發生的能力的偏廢。

 

偏廢的管理,帶給組織更大的災難,這是非學好管理不可的原因。

 

也正因為管理是多元變因、複雜作用的動態調節能力,學管理才會是如此趣味盎然、且「學海無涯」。         Wennie

 

林文玲

《經理人月刊》《數位時代》社務顧問。

 

經理人充電週報2013/07/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