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30台北(新店溪)_13 

小洪隨筆:

以弱勝強,以小搏大。~~只要你成功了,無論先前做了甚麼蠢事,也會被說成是成功關鍵。

~~~~~~~~~~~~~

企業案例:華人首富李嘉誠

~~~~~~~~~~

1970年代,李嘉誠有意以收購進行企業擴張,他屬意當時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和記黃埔集團」。但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在那時的市值僅有6.93億港幣,與市值高達62億港幣的和記黃埔相比相差甚遠,想以小博大,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是,李嘉誠觀察到,和記黃埔的最大股東─匯豐銀行需要資金擴張,也不希望背上「銀行操縱企業」的黑名,一定會想要出售和記黃埔的股份。另一方面,當時李嘉誠和眾多企業主也在爭相收購香港火紅的九龍倉公司。於是,當匯豐銀行出面,希望李嘉誠放棄爭奪九龍倉的收購權時,他欣然答應,以加深和匯豐銀行的友好關係;李嘉誠甚至主動將手上持有的1000萬九龍倉的股權,轉讓給競爭九龍倉收購案的對手,讓匯豐銀行充分感受到李嘉誠的誠意。

 

1979年,匯豐銀行在不考慮其他人的情況下,以市價一半的優惠價格,將和記黃埔的股票售予長江實業;當年競爭收購九龍倉的對手,也把手中所持有的和記黃埔股權,轉讓給李嘉誠,讓李嘉誠成功擁有了和記黃埔的控股權。

 

以當年李嘉誠的企業規模而言,要買下和記黃埔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但他以弱勝強,以小搏大,成功地控制了和記黃埔,大大震驚了香港商界,李嘉誠也成為第一個入主英資洋行的香港企業家。

 

「兵者,詭道也。」這個案例彰顯了李嘉誠運用孫子兵法的智慧,他不與強者正面對抗,反而親近對手,以實際的行動,改善與對手的關係,欲奪遠處卻先攻打近處,因此能以弱勝強。身為亞洲首富,李嘉誠縱橫商場,2012年登上《富比士》(Forbes)雜誌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九位,他掌握情勢、經營敵我關係、用全勝方式來擴張企業版圖的做法,和孫子兵法的經營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為一個龐大企業集團的領導人,你一定要在企業內部打下一個堅定的基礎,」李嘉誠主張經商不可匆忙,否則必被淘汰。孫子兵法強調備戰的重要性,因此企業的基礎是否堅實、決策前有無充分思量,皆攸關勝敗存亡。

 

主張步步為營的李嘉誠,以游泳比喻他的經營之道:「如果我要到達對岸,我會先確保我的能力不是僅可以游到對岸,而要肯定有能力游回來,」若100分的力量足以成事,則李嘉誠要儲存200分的力量才去執行。

 

審慎觀察全局、謀定而後動,貫徹「以守為攻」的準備法則,李嘉誠創造華人世界前所未有的經商成就。(資料來源:《李嘉誠致富活用孫子兵法》,黃金屋文化出版。)

 

李嘉誠

香港最大企業長江集團創辦人兼主席,經營產業包含房地產、能源業、零售業、電訊業及傳媒業。20123月《富比士》(Forbes)雜誌公布全球富豪榜,李嘉誠以淨資產255億美元(約新台幣7500)排名第九,為華人首富。

 

(整理‧撰文 / 張凱茹,編輯 / 張良姿,本文取材自《經理人月刊》201210月號)

 

經理人充電週報2012/10/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