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14花蓮_3.jpg  

小洪隨筆:

資金需求是大陸台商經營發展過程中,常遭遇到的關卡。~~沒錢,到哪裡都卡卡!

~~~~~~~~~~~~

台商缺資金…「回台上市救活公司」

~~~~~~~~~~~~~

鮮活董座:公司要發展向陸銀借不到人民幣百萬台企生存策略首推IPO募資

2014/05/22/聯合報/A12/兩岸/陳致畬/薛翔之】

大陸經營環境丕變,台商挑戰日益加劇,錢荒更打擊企業日常經營。台商融資策略必須跟著改變,才能站穩市場,維持核心競爭力。本報「大陸台商融資系列」,為讀者剖析融資途徑。「好險!還好當時回台灣成功上市,才救活了公司」,專業飲品原料供應商鮮活控股董事長黃國晃坐在昆山新廠辦公室裡的全新沙發上,回憶起當年公司遭遇的財務困境,心情仍有點小激動。

 

缺錢,不只黃國晃遭遇過。多年來觀察大陸台商融資環境變化的富蘭德林證券董事長劉芳榮表示,幾乎百分之百的中小型台商資金來源都相對受限,近十年來大陸開始擴大內需、進行金融改革等政策,經濟結構也跟著改變,大陸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資本與創新力已成為大陸台商永續經營的決戰關鍵。

 

富蘭德林證券委託台灣大學財金所教授邱顯比、交通大學財金所教授葉銀華、輔仁大學企管系教授許培基新近完成的「2014大陸台商企業融資研究」報告指出,台商值此轉變之際,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並建構穩健有效率的融資策略」。研究認為,現階段台商開啟變革的關鍵策略,首推公開發行(IPO)募資。

 

劉芳榮說,近年大陸民營企業迅速崛起,民企上市後,大陸股市給予有力的支持,使民企在市場中迅速募得大量資金,很輕易地就超越了資本額較小的台商,以致必須台商與這些取得資金活水的民企,站在不同起跑點上競爭。

 

返台上櫃的台商鮮活控股頗有同感。黃國晃說,1998年到昆山投資,成為生產濃縮果汁、果粒果醬、果味粉等產品的製造商,2008年因昆山實施城鎮規畫,工廠必須遷移到城市外圍,當時公司準備大規模發展,資金周轉相形見絀。

 

他向大陸銀行融資,借不到人民幣百萬元,「真的欲哭無淚」。這時候,有朋友建議他回台上市一途,向資本市場求救兵,終於解了燃眉之急。

 

資金需求是大陸台商經營發展過程中,常遭遇到的關卡。近年大陸金融機構爆發「錢荒」,不僅銀行短期利率飆升,幾乎所有台商都很難在陸資銀行貸到款,「轉向資本市場找資金已成為業者的共識」劉芳榮說。

 

從台灣取得資金奧援的黃國晃,看準大陸餐飲市場快速成長的趨勢,有信心總有一天,台式現搖飲料店會在大陸「火起來」。

 

雖然以前每天睜開眼,就要被資金難題追著跑,不過他說,「很多苦差事,練久了也會成絕招」,以前鮮活的營收和資本額都很小,決定回台上市後,業績大幅上升。

 

台資銀行登陸挹注中小型台商

國銀陸續登陸,提供大陸台商融資,解決兩岸金流問題。據統計,截至今年第一季底,在中國大陸設有據點的11家台資銀分行,放款規模近新台幣700億元。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天指出,國銀登陸初期,僅能承作外幣,但現在已能承作人民幣,加上台資銀行對台商的背景、信用狀況等,較為熟悉;因此,對原本在當地無法順利取得資金的中小型台商來說,國銀發揮不小的作用。

 

金管會統計,在11家銀行當中,除了登陸時間較晚的台灣企銀以外,其餘十家銀行的放款規模,介於新台幣40億元至90億元不等,總放款總額為新台幣691億元。

 

不過,銀行承作中國大陸市場的放款也有風險,合作金庫銀行就已出現逾放。

 

曾銘宗說,銀行有放款,就可能有少數個案的逾放;不過,考量到台資機構的風險,金管會設置了「防火牆」,以控管風險;國銀的境外分行(海外分行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對大陸地區授信總額,不能超過資產的三成,以及國銀對大陸地區曝險額(包含授信、投資、拆存)不得超過淨值的一倍。

 

以目前說,國銀對大陸地區曝險額,平均為0.65倍。除此之外,金管會五月再發函,要求國銀還必須增加兩道機制,包括大陸分行本身,及銀行在台的總行,都必須訂定控管機制,像是融資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產業,並篩選較優質的客戶等;國銀的大陸融資,透過三道防火牆,更加堅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