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1: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3922072-簡單的管理概念分享
延伸閱讀2: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526821-有關於顧客服務概論6
延伸閱讀3: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6827764-門市幹部培育

延伸閱讀4: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6114964-經營管理的變與不變
2014年1028台北_5.jpg  

小洪隨筆:

「便利性」造成電視購物、網路、郵購等管道日益茁壯。~~網路無國界! 

~~~~~~~~~~~~~~~~~~~~~

實體店面 5年少10098

~~~~~~~~~~~~~~~~~~~~~~

2013-11-17/聯合晚報/A1/要聞/仝澤蓉】

 

中國大陸雙11光棍節締造單日銷售人民幣350億元業績,展現網路經濟的強大力量,在台灣實體與虛體通路亦出現此消彼長狀況,5年來國內實體店鋪減少198家,網路銷售管道卻增加9278,成長1.9倍,許多人到實體店面看貨、試穿,回家下單,國人消費習慣正加速改變中。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的工商普查調查,國內零售業企業商品銷售管道總計282676家,其中最多數仍為店面銷售,有276057家,占比為97.6%。不過5年來實體店面單位減少3.53%,透過網路通路銷售的廠商則增加1.9倍;另外整體零售管道銷售營業額成長4.13%,實體店面僅增加2.1%,網路通路卻增加203.76%

 

主計總處官員認為,零售業銷售管道隨著科技進步與消費習性改變而轉趨多元,雖然實體店鋪仍為主流,但已開始萎縮「便利性」造成電視購物、網路、郵購等管道日益茁壯,團購風潮則扮演網路興盛的推手,越來越貴的租金,則是壓垮實體通路的最後一根稻草。

 

越來越多人把實體店面當作試穿間,穿過之後直接回家上網買;上班族李映萱的公司今年底要辦一個復古趴,幾個女同事相約去店面試穿旗袍,穿過之後回家上網採購,她說網路上買1件旗袍才300元,價格比商店賣的便宜太多。

 

李映萱說,網路無國界,辦公室同事上大陸網站團購仿喀什米爾圍巾1條才70元,同樣的圍巾在台灣的夜市就要賣120-190元,另外進口貼紙、便利貼等精緻文具,價格只有台灣連鎖書店的1/10。已經好幾年不在書店買書的柯旻純表示,書和CD都在網路上買,因為不用自己扛回家,到附近便利商店取貨即可,對於不開車的女性方便許多。

 

有人上網比價有人上店試衣

雖然實體網路此消彼長,但網路購物適合可比較且非客製化的實體商品,實體購物則著重客製化商品及服務業,因此原本積極布局網路銷售的旅行業者,近年來反而回歸實體通路,紛紛在都會區三角窗口開設實體店面。

 

旅行業回歸實體通路

實體和虛擬最大差別是,實體可以做差異化立即應變的服務,所以旅行業又回到實體通路的趨勢較明顯,例如雄獅這幾年積極在街邊擴展實體店面,燦坤則結合3C通路開設專櫃。可以看出價格越昂貴,越需要確認的交易,在虛擬世界越行不通,虛擬只能提供比價的參考,實體以服務業為主。另一現象是,有不少消費者把實體店面當試衣間。

 

德明科技大學不動產系副教授花敬群表示,未來的商場通路仍是網路與實體相互競爭的情況,但可能快速變化,雖然旅行業者近年來回頭布局實體通路,但未來也許網路上可以提供面對面溝通的交易,例如透過Skype服務,旅行業屆時可能又把重心回到虛擬通路。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表示,強化實體店面的多半是通路業者,例如旅遊業和便利商店;部分旅遊業重新強化實體通路和上市公司拼市占率有關,目的不在熟客,而是要經營陌生客人,轉角馬上看到的街邊店面,有助於提升知名度和能見度。

 

有些東西要用滑的買

黃蔭基說,網路和實體各有優勢,有些商品不見得在實體通路買得到,例如股東會贈品或者化妝品周年慶贈品,就有人專門在網路上銷售,但這些商品很少會登上實體通路,他就有同事特別喜好某個化妝品牌的贈品雨傘,最後是在網路上找到,一口氣買了3把。

 

7打敗自動販賣機

從統計可以看出,宅男宅女造就宅經濟,讓網路銷售大發利市,卻沒有嘉惠到直銷和自動販賣機。主計總處官員認為,這和消費習性改變以及市場飽和有關係,電視購物和網路的興盛,並未把市場餅明顯做大,而只是排擠了直銷的空間。

 

無實體店面零售管道成長迅速,但仍以網路銷售表現較佳,其他如電視購物、直銷,表現並不突出,甚至自動販賣機也因為台灣的便利商店密度太高而逐漸式微,根據統計,透過自動販賣機銷售的業者5年減少了27家,出現了「小七」打敗自動販賣機的情況。

 

網路永遠無法取代馬路?學者分歧

網路蓬勃發展,實體則表現比較遜色,學者認為,這是因為網路正走在產業生命周期的成長期,未來幾年仍將是網路倍數成長、實體百分點成長的情況,但網路永遠無法取代馬路,有一天網路會麻木,成長會趨緩,必須經過蛻變過程,才能找到新契機。

 

德明科技大學不動產系副教授花敬群表示,產業的發展有其生命周期,成長、成熟、衰退,網路通路目前正走在成長期,實體通路則已經來到成熟期,因此網路擴大的速度遠大於實體。現在是網路興盛的年代,但未必代表未來實體會衰退,虛擬會大幅成長,如果實體通路能找到新機能,帶入另外一個成長期,就像當年的大賣場興起,以及百貨公司演變到購物中心,都為實體通路帶來新契機。

 

花敬群說,網路剛興起時,有人認為有一天可能出現網路取代馬路,都市商業中心被取代的情況,其實這是不太可能的;網路現在雖然正在走10年大運,但未來會走到成熟期,成長也會趨緩,網路能提供便利性,讓經濟活動更活潑,但無法完全替代實體通路,只是多一種銷售方式,網路銷售也會麻木,未來必須經過和實體通路一樣質變的過程,才有另外一番新契機。

 

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表示,這是微經濟大生意的展現,網路購物發達不但宅男宅女不用出門就可直接在網路上比價,再加上現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透過APP,隨時隨地可以上網比價購物,未來幾年內實體購物只能以「百分點」成長,網路購物則會以「倍」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