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1:商品陳列技術(2019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V6VG09nd8
延伸閱讀2:動線規劃的效益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574272
延伸閱讀3:有關於商品陳列概論1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526509

延伸閱讀4:照明與賣場的關係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574293
延伸閱讀5:顧客接待與關係建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sswmW3Fio
2018年0110台北_ (10).JPG

本文收錄於流通快訊雜誌2018/10/10

治國不易,傾國不難

前言

就只是夢見有關於一家號稱可以用甚麼AI啦、影像辨識啦等高科技,進行商品銷售的新零售業公司(是嗎?),別想太多,也千萬別對號入座!

 

由於不想花太多時間去贅述,就算是新零售,也還是流通業,基本的原理原則依然是通用的,所以用最基本的五流來切入,如果對於五流想要有點了解,可以參考多年前自己酒後厚顏胡亂寫過的一篇文章(1[流通業五流整合 創新局] http://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326239982),應該會有點幫助。

 

溽暑的台灣,20xxxx月,一個雜草軍團組成,可上場人數連一支籃球隊都湊不成的部門開始運作(包含有安西教練跟晴子經理,看得懂的應該都是有點年紀的六七年級生了),要實現高層的夢想~~引領時尚的酷炫科技、話題性、便利性,以及其他可以編寫得出來的話術,以風林火山的雄姿,迅速搶占市場目光,快速圈地致富(誰致富?)。但是,道理人人懂,例如懷胎也要十個月,但好像就有個人不懂,那個人叫做[老闆]

 

新創事業的成功率其實都很低,既然是做夢,所以夢醒之後,夢境內有發生了甚麼事情?都已經不是當下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更何況是夢耶!

 

第一回  科技與人性

科技始終來至於人性。60~70年代出生的人,可以忘了Nokia,但是一定忘不了這句slogan

人性本懶,所以能夠用機器取代的工作,從一開始認為是天方夜譚,經過科學家與發明家的不斷努力,慢慢地露出一點曙光,接著突破[摩爾定律]般的急速成長,連媒體也開始以聳動的標題,強調會越來越多人失業(2:只會照稿念或是亂報的記者,應該是第一波被裁掉的,畢竟機器人要多美有多美,胸部有多大有多大,衣服要多露有多露,何時要繃開鈕扣也可以程式設計)

破壞式創新,除了要有膽識,也要有機緣。當然,現在也有很多詐騙式創新,或者說是創新式詐騙,拿簡單的一兩個沒經過驗證的利基,經過華麗的包裝後,再對外編說一些沒有常識的美麗願景,這樣就可以讓媒體追捧(買的?),吸引投資人目光。

近期內在台灣比較有名的,應該就是[快取寶],短時間在台灣不可行的營運模式(真的!老師的話要聽啦!不能光只是把日本[中食]的名詞概念搬來台灣套用就可以),結果居然也可以在台灣吸金188億,真的只能是佩服再三,再三佩服。 (3fb網址還在耶!https://www.facebook.com/CatchPower/)

而所謂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AI),是指以人工的方式來實現身為人類所具有之智慧的科技技術。但,能實現與人類智能同等的技術尚未存在,現今絕大多數人工智慧都只能解決某個特定問題。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是近年來備受重視的機器學習方法,許多語音與影像辨識的研究與應用,都基於深度學習的技術來完成。

辨識要能變成一個實用的線上系統,不光只是靠軟體厲害就可以完成。還要結合不同專業背景的人,例如攝影、整合軟硬體的工程師與使用者等等。毋庸置疑的是,辨識系統的靈魂還是在於軟體,軟體如果不能提供使用之演算法正確辨識影像意義的能力,其他方面再優秀,結局都是枉然。換言之,如果有個影像辨識硬體很棒,那一定有一個跟它一樣等級的原始程式。

科技,一定會持續一直的進步,所以有朝一日(哪一日呢?),或許如同電影情節一般的場景就是未來人類的平常日。

可惜的是,當前的商業辨識成功率還是有限的情況下,就必須要求消費者置放商品時不能隨便放,否則就GG了。然而,消費者在心中卻不這麼想,既然號稱辨識率很高,那消費者一定會想要挑戰,試試看的嘛!(不懂得消費者心理學的後果)規定越多,消費者他越喜歡挑戰。喜歡怎麼擺就怎麼擺,辨識率不高跟他沒關係,但是他可以在網路上寫實測文。最後只會有一句話~~這樣的東西,居然還敢拿出來丟人現眼。

AI不是重點,甚麼樣的AI才是重點!只不過,所謂的影像辨識,技術都在別人手上時,氣勢就矮人一大截。[地要親耕,子要親生],除非技術方願意全面開放,否則就算技術上有智商很高的員工可以學習(能有幾位呢?),又能吸收多少?但是有高智商並不代表有高智慧,如果光靠技術就能打倒小7,滅了全家,那萊爾富也不會還是小三,OK也早就被KO了。就算有藍寶堅尼的引擎,沒有車架、沒有方向盤、沒有輪子,沒有油料,你,哪裡也去不了!(就算是特斯拉Tesla,不用油料,總也要有電池吧!)

 

第二回  系統與架構(資訊流)

電腦科技的確讓系統整合度更方便了,但是科技依然是要與人性搭配的,所以業界常常發現寫程式的不懂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你不懂我的心),就是寫了自己認為是應該的程式,然後要求使用者配合。萬一系統不好用時,就會說使用者不懂。最常用發生的就是系統業者開發出一套軟體之後,一定會吹噓這系統很完美,符合業界需求,希望業主都不要改(這樣收錢最方便),而不是先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再修改成使用者所合用的。

只不過,基於老闆通常只在乎專案的時程(要快點上線)與價位(要便宜,最好免費)要求,功能性其實不是老闆所在意的(因為老闆不需要操作電腦),最後,真正的使用者就像是穿著不合身的衣服一樣,但也就只能將就著,因為總比沒衣服穿好吧!老闆一定是[追求完美,近乎苛求],至於下面員工用來賺錢所使用的工具,那就先將就一下,公司有賺錢的話就會更新!(感覺好耳熟耶!)

有些東西是夠用就好,有些要預留,有些則是中看不中用,用80/20法則來解釋,還是行得通的。之前有機緣與一位中小企業老闆見面聊,該公司之前有推行[知識管理],於是就單刀直入的問說是不是過了導入期之後就沒甚麼成效?一抹尷尬的表情浮現後,就用[當初導入的規模太大]一句話帶過去。所以是當初協助導入的公司沒有做好評估?還是被華麗的夢想給蒙蔽?其實除了導入規模大小的問題,更重要的還有導入之後怎麼應用的問題。

循著5W2H的方式,只問了幾個問題就知道為何會績效不彰?誰去管理?怎麼管理?(有能力?)KPI怎麼設定?其實,每個職務都有些know-how是難以被管理的。如同知識螺旋(Knowledge Spiral)一樣,光是要內化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更何況一樣米養百樣人,悟性有高低,要能開悟才能見性。製造業的製程、成分配方,或許比較容易被管理,但是一句[服務要用心],卻可以有千百種解讀方式。

既然技術被人家綁著,當然系統也跟著是如此,自然就要配合人家的思維方式才能理解運作邏輯。從基本的訂進銷退存系統架構都要重新適應,更包含使用介面的用語差異,例如商品的分類方式。先別說因應區域不同所要做的在地化的調整,連何時能有繁體化的使用介面?只有老天爺才知道了!

 

第三回  商品(商流)

既然是以[影像辨識]作為主要的科技技術為訴求亮點,表示所販售的商品都必須要經過辨識學習才能夠販售。雜草軍團成軍之前,曾經有前人(已經嗚呼哀哉,尚饗!)送過些商品到技術單位做辨識(送商品到對岸的報關程序有點繁瑣,在此不贅述!有經驗的就知道),最後據說號稱有500項商品完成辨識。

大老闆還信心滿滿的認為已經有很多商品,結果又是不懂得隔行如隔山的悲劇,不要說沒人敢說實話,實在是因為連佞臣也不懂(ㄡ不!佞臣只要會吹捧就好!)。居然有將近一半是特規商品(夢裡後來居然有個採購發問說,去哪裡可以買到特規商品?啊!~~只能無語…),剩下的又有近半是保存期限很短的冷藏商品(只因為有個冷藏櫃)。接著,還有很多是小7的母公司生產的商品。

業界都知道的常識之一是,小7母公司的商品不是買不到,而是通路分很細,需要花時間各個擊破才行。人生最公平的是,一天都只有24小時!如果人手很多,當然可以分頭進行。所以夢中當下的決定是,有空再說。只不過,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有最慘,只有更慘!],已經完成辨識的商品裡,居然還有小7PB商品(還好夢裡的採購沒有再發問說,甚麼是PB商品)哇!~~~哈哈哈哈!(4PB商品,Private Brand的縮寫,自有品牌商品)

 

第四回  人才(人才流)

想學人家日本戰國名將武田信玄所用的[風林火山(ふうりんかざん)]當成是戰術,立意是不錯,只不過要達到[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的境界,是需要有相對條件配合的,否則就只是講講江西話而已。

人才,如果都只能空降(比較貴?),然後都如同走馬燈一般的來來去去(短期看不到績效?),那問題是出在誰的身上?

人才訓練永遠做不完,你永遠不訓練(訓練也是要有方法的),你永遠都沒有人才用。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與想法真的很難,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的訓練,不斷學習。千萬不要把公司的口碑和形象毀在沒有訓練的臨時人員上,不是臨時人員不好,而是有些事情就是需要經驗與歷練的累積。

好消息是,這年頭找[高年級實習生]或許也是個不錯的主意。重要的是,把訓練視為長期投資是很重要的,花時間跟金錢在訓練上,卻要求立刻有回收的公司,必定會感到很失望。

儘管,管理的原理原則不變,但[隔行如隔山]也不是妄語。只是,就算出了狀況,人才,會想辦法補破網;而奴才只會拿著雞毛當令箭,忙著把別人推出午門斬首。當看到外行領導內行時,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很多荒腔走板的舉措,最後搞到公司都倒了,卻還是只會檢討別人。

所以說,人才絕對比策略重要。因為當公司有優秀的人才時,即使策略錯誤,人才也會想辦法改變情勢,如果情況相反,公司只會走下坡。[廖化]雖然不算是甚麼一流人才,但,至少,不會是個奴才!

 

第五回  結帳(金流)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收得到貨款才是真功夫!既然是高科技的加持!想必收錢也不是甚麼難事。且慢!這套系統其實是可以配合使用大陸的支付寶,但是大老闆發願要搭上世界潮流,如果只是一般的無現金交易,那就遜了!當然要加上最新最有話題性的虛擬貨幣才行啊!還有搭載自行開發酷炫的交易平台耶!就是要自己賺啦!ㄟ~~到底有多少人會在購物時使用虛擬貨幣?說真的,不知道!

其實,只要客人願意付款,只要最後能順利平安收得到錢,用甚麼方式支付都行。只不過,台灣的虛擬貨幣交易,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耶!

 

第六回  配送(物流)

打蛇打七寸,光是從問甚麼樣的問題,就知道提問者的水準與程度。最後一哩,其實是最重要的。商品的流通是需要經過配送的,而且配送的路線也是需要計算的,實體通路沒有辦法把商品送到貨架上,都是假的。狀況外的人不了解嚴重性,以為請供應商送貨到定點就好,殊不知,商品供應商的工作只有送貨,商品的驗收跟上架,以及理貨、清潔與退貨整理(逆物流)等,還是要有人力的。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是小事。

要命的是,有時候就算給錢,人家也不願意接。有業者就曾經抱怨,也就只是送個米到捷運站的迴轉壽司店,最後寧可不接!因為光是停車卸貨送貨就是個大麻煩,萬一被拖吊,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七回  服務

所謂的服務,其實是整體性的,所謂的五流只是個別的論述,雖說用手指頭戳會痛,但手指握緊的拳頭更有力。服務的精隨在於用心,無論是動線規劃、商品採購或是物流配送的原理原則,用講的都很簡單,但是實際面對消費者時,更需要花心思去觀察與體會,才能讓消費者願意重複光臨。

下雨天客人的傘要放哪裡?一般通路門市都會擺上傘架(),除了方便客人,也是方便業者自己,最低限度也可以避免賣場地板濕淋淋的。那所謂的無人商店呢?讓客人濕淋淋地走進去,留下濕淋淋的地板?萬一有人滑倒而受傷,責任要跟誰追究?

偷竊、退貨與未結帳商品,也會是個問題。檢視商品偷竊,除了多個監視器外,還可以加裝防盜標籤(多花錢而已),但由於無法第一時間處置,而且監視系統的舉證是否就能萬無一失?真能追討到,也曠日廢時,萬一找錯對象,那要怎麼賠償?

再者,由於是無現金支付,萬一發生商品退貨時,流程會比一般有人商店更多步驟。消費者關心的是錢怎麼回到自己的口袋,但是消費者願意耐著性子的時間有多長?千萬別去考驗消費者的耐性!

至於未結帳商品的重新上架,則有賴於商品進貨時的理貨與上架時再重新陳列,意思就是如果一天只有一次的到貨上架,那剩下的時間就讓整個無人店擺爛?若是遇到一些喜歡搗亂的消費者,進去不買東西,但就是會把商品亂移動,或是進去吹冷氣不買商品的,該怎麼辦?如果三不五時都要有人員巡邏,那這種無人商店就又[落漆]了。

在客服服務方面,相信打過信用卡服務電話的人都知道有多麼浪費時間,而就算是真人的客服系統,要能馬上從監視器上跟消費者對話,又要能發現與解決問題,這種能力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出來的,事前的FAQ與沙盤推演,以及事後的案例彙整與回饋機制,都是需要花時間與人力投入的。

 

第八回  科技與人性番外篇

使用無現金支付要付出的代價也不小,除了行動支付會徹底洩漏個資與消費訊息,另一個[人臉辨識]技術更會讓消費者毫無隱私可言。據報導,以人臉識別系統技術組成的「天網」已在中國16個省市應用,這個系統號稱人臉辨視準確率達99.8%以上,只要1秒鐘就能把全中國人口的人臉過濾一遍。(5,為何不是用這套系統來做商品辨識呢?應該很好的。)

對於[人臉辨識]這項科技工具,想讓消費者接受,短期內應該是有困難的。在展場上看看玩玩,體會一下是新鮮事,但真的要強制使用的時候,感受就不一樣了。現階段應該就只有會用到保全門禁系統的單位,接受程度比較高。台灣,雖然也有很多監視器,但至少檢警單位還比較不敢濫用。

 

終章

無人商店,表面上看不到員工,但後台的人力投入其實是相當高的。儘管無人商店的發展仍在摸索期,但是就零售通路的發展來說,還是有發展空間。以台灣的便利商店發展歷史來看,也是從小店面起步,高高的貨架塞滿商品,當年,比柑仔店整齊清潔就可以。配合社會商業化發展的轉型,也讓便利商店朝向大店化發展。

說真的,衡量投資報酬率之後,便利商店已經不可能走回小型店。但是,封閉型社區、廠辦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有消費的需求。或許網購已經很方便了,但是如果說大樓的公共空間裡有這樣一座無人商店,光是毋須冒雨撐傘出門,就已經是創造存在的價值了。

當然,自動販賣機也是無人商店的一種選項,只不過自動販賣機的消費樂趣終究還是不如讓消費者自己逛賣場,自己挑選商品來得有情境。同樣買一瓶水,自動販賣機給的水就是按照順序掉下來的,在無人商店,你可以選擇你所想要的。這對於消費情境來說,仍是具有不同的差異。實體店面存在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出一個有感覺的購物環境,無人商店只是將人與人的接觸降到最低,但是卻可以滿足消費選擇的需求。

市場,永遠有尚未被發現的地方等著去探索。

 

洪聖宏 

新名片2.jpg

Esandavid1123@gmail.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