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推廣: 服務品質與服務藍圖:創造顧客終身價值
https://www.sce.pccu.edu.tw/courses/QA27B4020?c=1407
台灣餐飲市場消費行為趨勢觀察(2024)
洪聖宏113年(2024)05月20日
前言
疫情過後,台灣消費者的用餐習慣也發生了顯著改變,本文將從消費者的角度檢視餐飲業該怎麼因應消費趨勢的改變。
台灣餐飲市場消費行為趨勢觀察(2024) https://youtu.be/XYcc5GeE0J8
疫情過後,餐飲業重新恢復生機,[外出用餐]強勢回歸,業績明顯上升,各家業者無不爭先恐後地各顯神通,[搶錢]、[搶糧]、[搶人],甚麼都要搶!
人,是群聚的動物。歷經了長時間的社交隔離和封鎖,解封之後的[報復性消費]其實是可預期的。大家都渴望重新體驗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和共享美食的樂趣,餐飲場所成為社交活動的重要場域。
只不過從[平均每戶人數]可以看得出,[晚婚、少子]造成的[高齡化],是回不去了。台灣的外食比例接近七成,以[早餐]和[午餐]的外食比例最高。飲食習慣的轉變,不僅反映了餐飲業的商品趨勢,更是整體社會組成結構改變下的結果。
本來年輕人進廚房的機會本來就不多,現在更少了。而且,大家過慣了好日子,對於[吃],自然也就更講究,所以相對的支出比例逐年提升,也就不足為奇。
吃,從最初的[三餐溫飽]的[生存需求],轉變成了[關係維繫]的[情感需求],尤其是疫情帶來人生無常的危機感,讓不少消費者反思生活本身真實意義,呈現出來[及時行樂]、[犒賞自己]、[寵愛家人]的價值思維。
幾乎所有的餐飲業者在假日的熱門時段都是一位難求。在外用餐,輕鬆、方便、免洗碗。以前逢年過節回家吃飯,媽媽在廚房忙一整天的影像,如今只剩下回憶。
台灣不大,但是對於吃,倒是也有很多不同選擇,從傳統台菜到現代創意料理皆有。近年來,隨著美食指南如米其林指南在台灣的推出,消費者對美食的興趣和要求更是逐漸提高。
雖說[各花入各眼,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但[火鍋]常年均是台灣人聚餐時的首選,特別是有提供自助餐和多樣食材的店家。既然需求是如此的旺盛,自然也讓台灣的火鍋市場一團火熱!
有常年不敗的,自然也會有如流星一樣劃過天際的失敗案例,如[蛋塔]。正在風潮上的[酸菜魚],又會是哪一種?!
既是外出用餐,就會面臨各式各樣的選擇。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收入不同、地點不同、目的不同、人數不同、時段不同,因為有種種的不同,所以要讓大家都滿意,很難![眾口難調]的情況下,通常最後只能取[最大公約數]了。
網路,讓大家可以避免踩到雷。金杯銀杯,不如口碑~其實Google商家評論也是[口碑]的一種。只不過隨著世代的不同與科技的進步速度,各式各樣的資料搜尋與取得的管道百花齊放,也讓[代溝]加大加深。
現在的年輕人打從娘胎就受到網路的影響,從小就是3C不離身,各種軟體的迭代更新,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個事。但是對於長輩而言,[老狗也是能學新把戲],但能學齊、學透的,畢竟是鳳毛麟角。從調查中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不同世代在資訊取得的差異。
隨著科技的創新,也會產生出更新、更好的[溝通]與[訊息傳播]工具,未來,既是屬於年輕人的,當然是要投其所好。從經營行銷管理的角度來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想辦法在有限的資源中,搏取[目標客戶]的眼球,成為消費者心中的首選,再轉化成實際的業績,是所有行銷人的[終生大事]。
例如,YT的發明,讓KOL(或是網紅)這個[產業]百花齊放。人人都有機會成為[意見領袖],甚至於[引領風潮]。
疫情期間很多人瞬間失業,尤其是餐飲從業人員,大家為了生計,很多人最後只好選擇去跑外送。疫情過後,這些人都回不去了?(其實,更多應該是不回去了)不回去的理由很多,很多人是因為[工昨時間彈性]與[多做多得]。再回去做[兩頭班]?瘋了嗎!
不過,這卻造成餐飲業的人力大缺口,業者除了頭大,還是頭大。政府也被迫要幫忙想辦法,總不能只會漲電價還一直跳電,還是做點有利於民生經濟的事情才行。
所以疫情期間就補助了很多業者導入科技工具,並美其名為[數位轉型]。為了吃,大家只能強迫自己去習慣這些數位工具。沒事!習慣就好!
科技,沒有人性可言,就算是[奧客]也不會跟機器吵架。所有的操作都是由自己按照指示去執行,就算操作錯誤,自己也要負責任的。機器介面設計不好使用?改就對了!習慣之後,反而能降低客訴機率。人啊!終究是要會和科技共存的。
科技應用不僅提高了運營效率,還能增強了顧客的參與感。投入[數位化]、增設[線上服務]、提供[多元化的支付管道]與加入[外送平台]等,都成為餐飲業經營的一部分。
[外食]的市場有多大?!你的[夢想]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只不過[前有強敵,後有追兵],大家都是戰戰兢兢的面對每一天。例如,開店地點的選擇就是個具有高度戰略意義的命題。
近年來百貨公司的美食街,無論是面積或營業額,都已是各大百貨公司的業績[火車頭]與[帶路雞]。餐飲業的這波百貨通路的風潮, [北車微風]算得上是引爆點。[鐵道經濟學]的主要著眼點就在於車站是人流的樞紐。賣吃的,一定有需求。只不過以前的台鐵,嗯,就不說了。
百貨公司也是一樣,去逛街,不一定會買,但是逛累了總是要吃吃喝喝,既然來了,就找個地方歇腳休息,這就是[商機]之所在。
從主計總處時隔30年再公布110年台灣財富分配統計中發現,台灣貧富差距從30年前的16.8倍升至66.9倍。台灣約7成家庭財富未達平均數水準。
就算是如此,對於[吃]這件事,反而願意花更多。深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結婚]、[生子]都已不是年輕族群的重要目標。反正房子買不起,小孩養不起,當然就是在[有生之年]把錢花光最好。
很多的廣告的訴求都在說[要對自己好一點],其中,[吃好一點]正是最容易達成的。
吃,從[吃飽]、[吃好]、[吃巧],一直到[吃出文化],是需要長時間的淬鍊。但對於用餐的要求,基本條件其實一直都沒改變。大家都希望餐廳的菜色要多樣,能夠滿足不同口味需求,並且能提供寬敞的用餐空間和良好的服務,適合家庭聚餐和朋友聚會。
食材的安全衛生,這更是基本中的基本。至於說那些黑心肝的,就等到他們被抓到之後再說了!
唯一跟過去明顯不同的,就是[拍照]這件事。[在手機加上拍照功能]如果可以申請專利,這應該早就成為世界首富了。用餐前先拍照上傳,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這也讓[擺盤]成為廚師在菜色研發過程中,需要增添更多的[美學]技巧,才能真正達到[色][香][味]俱全的境界。
隨時關注消費者的動態,是必要的。因為你想著要把消費者口袋裡的錢變到你自己的口袋裡,所以就必須[投其所好]。因此,了解你的[目標客戶]是需要,也是必要。[調查消費者]這件事,就因應而生。
但是在做調查之前,還要先要了解做調查的目的到底是為了甚麼?做完調查完之後,希望能發現甚麼?接下來有那些地方要做甚麼調整?該怎麼調整?何時開始?需要多少的資源?要操心的事情,多如牛毛啊!
自己都不清楚想為什麼要做調查卻願意花錢做調查的,是市調單位最喜歡的客戶。
服務流程其實一直都是處在[動態平衡]中,每個環節都要能銜接得上,才能[環環相扣]。要講台灣的餐飲業,沒提到[鼎泰豐],感覺就有點像是玩拼圖缺了最後一塊一樣。其實,你,就是你。重點是去學習人家的[精神],畢竟時空環境背景都不同。鼎泰豐如果是今天才創立的品牌,能否成功?這是個大哉問!
外出聚餐的方式和偏好其實也是處在動態變化的環境,一直吃相同東西卻能不會覺得膩的人,畢竟是少數。餐飲業本來就必須適應消費者[喜歡嚐鮮]的人性,提供更靈活和個性化的服務。
生意好,自然會有競爭者出現。餐飲業有甚麼專利?!換個角度來想,能[被模仿],代表你是[成功]的!餐飲市場的戰況,早就不是從[藍海]變[紅海],而是成了[血海]跟[死海]。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餐飲業迎來新的成長機會,也持續創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然而,只要是相同的[業種]與[業態],基本上[損益表]的各項比率應該都差不多。所有的行業都一樣,要賺錢,不外乎就是[開源]與[節流]而已。但如果說在相同條件下,有誰能出現[超額利潤]的,那八成是賺黑心錢(只是我沒證據)。
台灣的外食市場正朝著更多元化的方向前進,為了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和偏好,業者的經營策略和市場佈局也是[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上演著。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真的做不下去,就別硬撐。就當是因緣尚未俱足。想要親眼看到,活著才有機會。想學[梵谷]往生後才出名?你以為是[梵谷]願意生前潦倒困苦的嗎?那也是他的因緣啊!套句後宮甄嬛傳裡的的名言[你以為臣妾不想嗎,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外食文化反映了[社會經濟結構]與[生活方式]的變化,隨著選擇的[豐富性]和[便利性]的提高,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可能逐漸遠離了食物的來源和烹飪的樂趣。
最終,餐飲業的演變趨勢,就只是整體社會演變的結果。
~~~~~~~~~~~
資料來源:
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行政院主計總處-111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112年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報告)
113年(2024)台灣餐飲業趨勢觀察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576213460
113年(2024)台灣餐飲業趨勢觀察(PPT)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576240828
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年輕世代消費力調查問卷(2023年)
東方線上--消費者動態速報
i-Buzz Research--2023餐飲市場消費行為調查
i-Buzz Research--餐飲行業資料庫
今周刊 1111期(2018-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