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31台北_06.jpg  

小洪隨筆:

顧客企盼的產品(服務)不外乎結構簡單,設計友善,容易操作,容易保養維修,容易處置。~~最好還不用錢!

~~~~~~~~~~~~~~~~~~

五路並進大發便利財

~~~~~~~~~~~~~~~~~~~~

2014/04/11/工商時報/D4/經營知識/林隆儀】

現代人追求方便的需求愈來愈殷切。廠商若能提供顧客方便所獲得的回報就是營業額增加,獲利率上升,忠誠度提高,競爭優勢提升。主要競相在產品、時間、地點、購買及付款方式等方面下功夫:

 

1.產品便利

顧客企盼的產品(服務)不外乎結構簡單,設計友善,容易操作,容易保養維修,容易處置。

 

廠商也試圖以「便利」回應,包括模組化設計、自動排檔及定速裝置汽車,操控自如,大幅提高汽車使用的便利性;友善設計的電腦及週邊產品,觸控式操作取代滑鼠點選,提高普及率。數位相機取代類比相機,體積縮小,攜帶方便;其他如速食產品、熟食產品、即飲咖啡,都是便利產品。

 

2.時間便利

時間便利源自人們不想等待的心理需求,都不希望因為等待而浪費時間。

 

時間便利包括提供顧客購物、取貨時間的方便,或購買後在方便的時間收到所購買的產品。可口可樂強調要讓顧客捶手可得;麥當勞外送服務標榜隨叫隨送,大同公司強調打電話服務就來。全球規模最大的建設機械生產廠商Caterpiller承諾,無論顧客在哪裡,所訂購的零組件保證24小時內送達,都是為了要方便顧客隨時購買及隨時享用的需求。

 

3.地點便利

購買及消費地點是顧客購買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也是廠商通路策略的關鍵抉擇。尤其是便利品及經常購買的產品與服務,都不希望浪費時間與精力,通常都選擇住家或辦公室附近的商店。

 

廠商為滿足顧客對購買地點便利的需求,可有兩種做法,一是採取密集配銷策略,將產品廣泛鋪貨,方便顧客到處都買得到公司的產品。二是選擇在集客力最佳的商圈設置銷售據點,容易吸引顧客上門惠顧,滿足顧客對地點便利的需求。

 

例如,黑松飲料、可口可樂、伯朗咖啡等飲料商廣泛鋪貨,在便利商店採取密集配銷策略。

 

4.購買便利

顧客購買產品或服務時,購買方式的便利性會顯著影響購買決策,不但會購買更多產品,而且會購買更高價值的產品。顧客都希望以最便利的方式購買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最好是足不出戶,備受禮遇。

 

廠商為滿足顧客購買方式的便利,紛紛提供各種便利購買方式,例如跳脫實體商店,改用郵購方式、自動販賣、網路購物,及各種電子商務系統,讓顧客享受在家購物的滿足感。

 

證券公司設置貴賓室,方便貴賓在隱私環境下單;百貨公司設置貴賓廳,提供尊容服務;精品店邀請貴賓到公司優先選購產品;微風廣場週年慶期間為前來惠顧的顧客支付計程車費,方便顧客來購物。

 

5.付款便利

付款方式常造成顧客購買的障礙,反之,輕鬆付款會吸引顧客大方購買更多產品。顧客購買都不希望支付現金,而且都希望延後付款,付款期間延後愈長,表示付款愈輕鬆,推出分期付款,鼓勵顧客先享受後付款。

 

例如,汽車廠商提供無息分期付款,推出零頭期款優惠,讓顧客輕鬆把新車開回家;全國電子公司提供「買多少,再借多少」的優惠活動;廠商和金融機構締結策略聯盟,顧客刷卡購物免支付現金,還享有會員優待及累積點數優惠。

 

給顧客方便可以為廠商帶來業績,獲利增加。便利乍看下有點抽象,卻是顧客普遍期盼的需求,廠商要贏得顧客青睞,必須深諳便利的真諦與奧妙,徹底檢討作業流程,抱持領先顧客的思維,超越競爭者的做法,思索更便捷的商業模式,提供便利的產品、時間、地點、購買、付款方式。(本文作者為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