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29台北_12.jpg  

小洪隨筆:

 

如果客戶是一張臉,這張客戶的臉若貼上客戶的各項個資與消費習慣等標籤,客戶的臉就會更清晰。~~最後滿臉都是便利貼,怎麼會清晰呢? 

~~~~~~~~~~~~~~~~~~~

活用巨量資料企業更夠「利」

~~~~~~~~~~~~

 

2014/03/14/工商時報/A22/稅務法務/張國仁】

巨量資料(BIG DATA)是現代企業間很夯的資訊,企業都想搞清楚什麼是巨量資料,能不能拿它來賺大錢,安侯(KPMG)企管副總經理李育英指出,有效運用巨量資料,可以創造更大企業價值,這正是巨量資料成為目前顯學的主要原因。

 

李育英說,很多台灣企業面對巨量資料的訊息產生困擾,這些企業大致可分成4類:1.企業有巨量資料,卻不知如何分析與運用2.知道怎麼分析巨量資料,但被巨量資料震懾,不知道從何開始3.沒有巨量資料卻想分析使用,如許多中小企業面對營業額下降,發現營運有問題,但不知如何改善。4.既沒有巨量資料,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李育英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運用巨量資料的成功案例指出,平安保險原是一家產險公司。產險公司一般與客戶互動很少,但平安想要做更多服務獲取更多利潤,想以產險連結集團旗下銀行及投資等金融業務資料,發展更多價值。

 

平安認為,如果客戶是一張臉,這張客戶的臉若貼上客戶的各項個資與消費習慣等標籤,客戶的臉就會更清晰;貼標籤,就是將客戶的各項資訊貼越多搜集得越細,才能更瞭解客戶展開精準行銷。

 

李育英指出,一般銀行的電話行銷或信件內裝廣告宣傳的行銷,轉換到購買行動的轉換率,如能做到2%5%,就算不錯,若能達到5%,就可以說是很有效的行銷。不過,平安的轉換率做到17%,這是驚人的行銷成就。

 

平安的利用巨量資料行銷的成功,當然不是一蹴可成,透過不斷的貼標籤及策略聯盟政策,將巨量資料的運用發揮到淋漓盡致。

 

如很多企業有發「點數」的作法,但平安將「點數」橫向面做得更令消費者方便與愛用。現在有些信用卡發卡銀行,也有點數的設計,但持卡人沒去用它或根本不在意。

 

平安的作法是讓你拿著點數到最大的商城購物使用,再從客戶的購物內容與喜好,進一步追蹤貼標籤再分析。

 

例如,客戶突然到賣場買嬰兒用品、小孩奶粉等,訊息立即傳回公司的巨量資料庫,巨量分析師馬上進行分析與研判,結果該客戶購完物到結帳區時,結帳區即已出現「嬰兒平安保險單」的廣告。甚至該客戶出了賣場開車去加油站,平安竟與油品公司有合作,點數也可抵用加油費,真是神奇與服務週到,平安的客戶對其點數愛不釋手,就不足為奇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