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01台北_10.jpg  

小洪隨筆:

到銀行投資,我希望的是投資能賺錢,而不是遞給我一杯咖啡。~~有賺到錢,喝甚麼都可以。 

~~~~~~~~~~~~~~~

讓客戶滿意又忠誠

~~~~~~~~~~~~~~~

2014-04-30/經濟日報/B7/經營管理/盧希鵬】

客戶滿意在服務界喊了超過30,已經成為服務業的金科玉律,也是業者努力的目標。但是,滿意的客戶一定會忠誠嗎?

 

滿意的客戶不一定忠誠,最粗淺的理由,在於服務業經過30年的努力,大多數的競爭對手都提供了近乎滿意的服務,滿意的服務已經不稀罕了。所以有人提議更要有「百分之百的滿意」。這個論點乍聽起來很誘人,但是細想之下,卻是墊了極高的服務成本,許多時候,我們忘了,服務本身只是一個Nice to have(有了很好),卻不是一個Must(一定要有)的商業活動。

 

其次,客戶要的Must,不是服務,而是問題有效率地被解決。舉例來說,我到銀行投資,我希望的是投資能賺錢,而不是遞給我一杯咖啡。如果有一間銀行能讓我投資賺大錢,即使沒有冷氣,服務人員沒有笑容,我也願意。如果要我選擇投資銀行,我會選擇前者,投資賺錢,才是我的Must;一杯咖啡,只是Nice to have

 

再者,我們要搞清楚「滿意」的定義,通常我們會以「期待被滿足」、或「超越期待」來定義服務滿意,但是我們是否想過,客戶真的知道他們期待什麼嗎?我當管理學院院長的時候,我問學生,你們希望院長滿足你們的期待,還是創造你們的期待?如果我請大家寫下你的期待,你真的寫得出來嗎?或著,寫下來的真的是你的期待嗎?馬車時代的人不會期待有汽車,十年前Nokia盛行時,我也不會期待一個只有一個按鍵的iPhone智慧手機。

 

有些時候,人們要的滿意是一種「沒有期待的滿足」,像是過年百貨公司賣的福袋,或是戳戳樂所販售的驚奇,都是讓人忠誠的一部分。更有甚者,「不會被滿足的期待」會不會也是一種商品?你看,每周固定排隊買樂透的忠誠客戶在買什麼?不就是一個「永遠不會被滿足的期待」?許多時候,人們逛街與上網尋寶,就是在尋找這些意外的發現與驚奇。

 

當所有服務業陷入「服務滿意」戰爭的同時,我要問的是:「不滿意的客戶一定不忠誠嗎?」舉例來說,我對微軟不滿意,但是每次升級我都跟進;我對學校的餐廳不滿意,但是回想過去一年幾乎天天在吃;有人對學校的教育不滿意,但是仍然年年繳學費;有人對孩子不滿意,但還是愛他們…。

 

似乎,滿意的客戶不一定忠誠,不滿意的客戶,也不一定會不忠誠。其中的關鍵在於,要在客戶沒有不滿意之際,鎖定(lock in)客戶,這點,在數位化的雲端服務中更為重要。(作者是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專任特聘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