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21台北_06.jpg  

小洪隨筆:

現在消費者連衛生紙、礦泉水都會上網整箱購買。~~便宜就好!至於說是不是黑心的?出問題再說吧!

~~~~~~~~~~~~~~~

百貨迎戰電商強調體驗經濟

~~~~~~~~~~~~~~~~~~~~~~~

2014.07.16/經濟日報╱即時報導/潘俊琳】

 

電子商務的虛擬商場,嚴重衝擊實體通路,實體店面甚至成為虛擬通路的展示空間,為此百貨業者開始轉換思維,除了積極布局電子商務開拓新營收領域,也強化傳統商場的休閒體驗空間,將消費購物轉換為「體驗經濟」。

 

根據麥肯錫針對電子商務的研究報告顯示,台灣電子商務占總體零售的3%,以台灣總體零售新台幣3兆多的產值來算,電子商務目前有1,000 多億元規模。

 

但僅占3%的電子商務已經讓傳統百貨業者,感受到莫大的經營壓力,因為現在消費者連衛生紙、礦泉水都會上網整箱購買;加上手機APP 爆發的指尖經濟,逼得百貨業者必須思考轉型的方向。

 

板橋大遠百和遠百中山店兩店店長林彰豐表示,傳統的百貨公司因為自我定位為大型賣場,因此總是想盡辦法利用空間,每個可以賺錢的地方,就算是手扶梯轉角的小空間,都會出租營利,讓百貨公司顯得促狹擁擠,消費者根本感受不到購物的樂趣。

 

但現在購物環境已經不一樣,消費者如果只是純購物,他們可以選擇24小時營業,價錢或許更便宜的網路購物中心。遇到需要觸摸、試穿的產品,甚至會把實體通路當成展示間,然後回家上網買。

 

林彰豐指出,為了因應這個購物趨勢,百貨公司必須做出改變。以遠百中山店來說,開幕15年都是以賣場心態經營,這是時空因素下的經營模式,經過長時間思考和改裝後,遠百中山店空出一成以上的空間,不做設櫃、捨棄坪效,讓消費者在視覺上感受到寬闊舒適,並陳列許多座位區,讓人隨時可以休憩,甚至坐下來聊天。

 

這樣的改變,是「體驗經濟」的思維,就是要讓前來遊逛休憩的消費者,舒適到忍不住的「BUY」下去。尤其對女性消費者來說,逛街購物永遠比郊遊踏青更有魅力,因此讓女性消費者有足夠大的遊逛空間,讓陪伴她們的家人朋友,也沒有促狹擁擠的不舒服感覺,成為百貨公司轉型體驗經濟的第一步。

 

捨棄坪效、捨棄小錢,在電商時代追求永續的發展;對百貨業者來說,乃傳統思維抗衡新經濟的天人交戰,但事實證明讓消費者逛得舒服才是王道。

 

在思維改變經歷五個多月的逐層裝後,遠百中山店在VIP試營運階段,營收已經成長20%30%。國際精品香奈兒也嗅到這股趨勢,日前在麗晶精品的一到四層樓大店,也已開出。日係百貨大葉高島屋,更是準備斥資10億元,做全面性的改裝,就是要擴大空間,改變銷售動線,讓消費者願意走出家門,踏入賣場。

 

此外,對於無法體驗,只能親自到場消費的模式,例如餐廳、娛樂空間,百貨公司現在也都擴大經營面積,就是要讓民眾可以在享受逛街的悠閒好心情下,將所需產品在百貨現場一次購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