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27台北(新店溪)_04.jpg  

小洪隨筆:

聆聽自己和別人的心聲。~~找回自我,肯定自我後,才能超越自我

~~~~~~~~~~~~~

心的管理─「禪」

~~~~~~~~~~~~~~~

(/ 鍾進添)

不少企業家面臨困境,遭遇瓶頸,不知如何解困,如何突破。大家茫茫然,迷失自我,不知如何是好。我認為「禪」也許是新世紀的思維法,禪的訓練也許可以帶來改變現狀的契機,企業家不妨學習禪境找回自我,肯定自我後,才能超越自我,進入「無我」的境界。

‧回歸基本‧直指人心
進入二十一世紀,人應有新思維。所謂的新思維,並非捨棄所有傳統的思維法,而是要學習「推陳出新」。只要想法能轉化、變向、換一個角度,常會有重大的突破。並從過去「我看見才要相信」的模式,換個角度,用「我相信了,就會看見」去思考未來。

「禪」與「易」是東方的智慧,兩種很特殊的思維法。「禪」的思考強調不執著、無我(無私、無成見、先放「空」、虛心),「易」的思考則強調「變」(窮則變,變則通)與「陰陽消長」。「禪」與「易」的思考有一共通性,就是簡單化(「禪」字拆開為「單示」,「易」字一義為「簡易」)以簡馭繁,採取抓原則的立場,不拘小節,並擺脫自我的拘束,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要避免見樹不見林,就須離開現場達成無我境界,站在更高的視野來看問題。

有人說:「命運,其實就是抉擇。」人生面臨許多抉擇,如工作的抉擇、婚姻抉擇,甚至生死的抉擇。若有正確的思維及正確的觀念,就會做正確的抉擇,就會造就命運。禪的思維,主要在打破你執著的觀念,只要你不執著,不拘泥「過去一向如此」的固定觀念,觀念一改,新觀念就能造就新命運。為了要有正確的新觀念,多讀書是重要的方法,讀書可以帶來新資訊、新觀念,增加智慧,增進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面對未來的經營環境,常有3C的說法:變革(Change)衝突(Conflict)溝通(Communication)。因環境變革、溝通不良,導致衝突不斷,就是因為我們執著習慣性思維所致。企業家在做決策時,首須「淨心」或「虛心」,如果平日實行禪坐,可得靈明的心,思慮將會特別靈敏而周到,且常有意外的靈感、創意出現。

因此,「禪」的第一步,就是要破繭而出,不要作繭自縛(意謂著突破傳統思考習慣,放棄權威思維,不要執著成見成規),放低自己的身段,即謙虛,不要自以為是。從不同角度來觀察事物,要有「陰陽消長」以求對立互補轉化為統一的觀念,盛衰循環、否極泰來的「易」的思維。能放「空」,無為而無不為,道法自然,念力、信念彙集而成的心想事成。

‧中國禪‧太極拳
禪雖是傳自印度佛教,但今所發揚的,其實是中國特色的佛教。它與中國傳統的「易」、老莊思想頗有淵源。「易」的「無極」、「太極」、「陰陽」,「老莊」的「無為」、「自然」,與佛教的「般若」智慧,巧妙地結合而產生的,就是中國禪。佛教所說的平常心,其實就是「禪」的中心思想「空」,心無罣礙、一心不亂、無心、無事都是「禪」意。

中國禪的生活方式,一如太極拳,優悠而無止境,活動中沒有止息,循環而無際限地在運動,這點是中國禪最大特徵。

太極拳是中國人睿智的表現,它是把道教運氣的胎息法和禪宗精神凝合為一的奉法。優悠的動作,運行到週身各處,使得天地之氣充塞盈滿,恰似長江的水流,動而不動地川流不息。禪,是靜中求動;太極拳,是動中求靜,此即「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道理。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用的是「心意」,「心的管理」。太極拳的動作,大都畫「圓」,象徵圓滿。太極拳的精神是圓融,就是圓滿解決問題,以事緩則圓,並戒急躁,欲速則不達,做事要從容不迫,不慌不忙。態勢要柔軟「以柔克剛」,戒「強勢」、「用力」,要「轉化」而達到借力使力、四兩撥千斤、以寡擊眾的「道法自然」。

我提倡「禪」的修練,重點在利用「靜慮」的方式,體悟出新的思維法,做自我啟發、自我發展的潛能開發,並以修心養性達到身心靈健康的目標。所以,我提倡的「禪」,雖講禪宗,只是涉及禪學的由來,由禪宗各派的思想與方法,去理解「禪」的內涵,並不著意主張禪宗的信仰,故它是非宗教的,更非佛教的。在思想及方法上,已融合了中國的儒釋道三教對靜坐的理論,做為解脫精神苦惱、解放壓力的一種精神修養方法。

‧禪的訓練‧開發潛能
禪的訓練,不僅僅引用佛教禪宗的看法,更大量引用了道家養氣的方法,同時也從生理學、心理學層面,用科學的眼光,打破過去對「禪」的神秘面紗。

企業經營,不僅講求科學的管理,還要有哲學的、宗教的管理思想。「禪」對管理的啟示是:要實地去做「心的管理」,從實務中去體會要領,而非紙上談兵、閉門造車。道理常常無法言傳,需要領悟,此所謂「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的禪意。禪是一種生活的實踐,管理體悟的心得,強調行住坐臥皆是功夫。管理者培養頓悟的能力之後,可以從環境中獲得微弱的訊息,從中領悟到與之前認知不同的真相,才能引領出新的商機。

釋放所有感官的功能,聆聽自己和別人的心聲,是新世紀的新生存法則。如果我們固定於舊的事物思維,我們便被困住了,一旦執著於任何形相,我們便陷入墜落腐化的危險中。未來的社會重視感受的能力,包括聆聽自己的直覺,以及體會他人的感受。也有愈來愈多人開始用禪的訓練來體驗學習,鍛鍊自己感受的能力。以體驗式學習走出現況,進入不同情境,喚醒所有感官,豐富個人的經驗庫,已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重要趨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