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6114964-經營管理的變與不變
2016年0901台北_02.jpg

掌握5趨勢 用效率贏得體驗商機

小洪隨筆:未來,從聲音、臉部表情、眼球、手指觸擊的過程,都可以把人的行為記錄下來~~老闆應該會把這技術用在員工上

2014/11/11/工商時報/D4/經營知識/童啟晟】

資訊產業正產生巨大的軟硬體系統架構的革命!所有產品、軟硬體都須整合,主要發展趨勢有行動通訊設備發展、無線網路應用服務、數位內容提供等。在後PC時代,策略重點聚焦在跨領域的技術融合,強調軟硬體與應用整合的系統服務,及使用者需求體驗,透過巨量資料技術導入,環繞在雲端服務、行動應用、社群商務之應用,激盪出創新服務的能量。

多項數據顯示,資訊產業正在急遽變化。全世界平均每分鐘寄出24千封電子郵件、下載47千個應用程式、累積1,300萬次YouTube 瀏覽量,IT從業人員平均每人持有4個聯網裝置。

觀察未來全球環境發展,植基於全球化風潮、網路化世界、人口結構轉變、跨領域科技整合、環保與精敏製造、資源效能提升等大趨勢,可歸納出5項資訊產業發展趨勢:

趨勢1.無所不在的智慧聯網

2020年前,全球將有800億個聯網裝置,約莫每戶家庭擁有10個聯網設備,每個人手中握有5個聯網裝置。當每位消費者都能透過各種不同聯網裝置享受新的服務時,就是智慧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時代。

智慧聯網涵蓋家庭、工作場所到城市。家庭在聯網概念的運用上,以娛樂媒體為主要應用,工作場所是企業用的移動裝置,城市最主要是將聯網設備應用在教育。利用智慧聯網,將一瞬間的動作或行為轉換成數據提供後台,物品的運作狀態就能被量化、分析。

未來,從聲音、臉部表情、眼球、手指觸擊的過程,都可以把人的行為記錄下來,未來人類可能僅需確認臉部形狀,就可以完成付款動作,或利用眼球追蹤分析車子。

趨勢2.虛實整合的智慧商務

線上銷售量持續成長,預測在2025年前,總銷售額會呈現雙倍成長;零售業將從過往單一通路或多樣通路各自發展的模式,轉變成各通路整合在一起的商業模式,也就是「虛實整合」。

未來的實體零售店面有非常多想像空間與可能性。設想,在一間充滿數位化科技的服飾零售店,當你想試穿衣服時,僅需在牆上的數位面板上點擊自己想要試穿的衣服,選取尺寸與顏色後,面板會瞬間變成一面鏡子,節省試穿衣服的時間成本。想要付款時,拿起手機掃描一下便能輕鬆完成交易手續,甚至在家也能透過3D購物的App,享受到跟現場購物一模一樣的服務。

趨勢3.洞悉未來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包含幾種不同區隔,包括政府與教育機構、安全管理、能源、基礎建設、移動裝置、醫療照護和建築7種,又以政府與教育機構運用比例最高,政府將是扶植智慧城市的重要推手。

預估在2025年,全球有超過26個城市成為智慧城市的一員,一半以上城市屬於歐美國家。這些城市將扮演4種角色:

整合商-專注軟體面,從軟體中取得大量數據,透過雲端同步處理與更新數據,讓廠商可以幫助企業,將雜亂的資訊做有系統的整合。

網路服務供應商-著重溝通面,記載從瀏覽路線、點擊次數、線上交易紀錄的所有訊息,進一步了解消費者或潛在顧客偏好行為。

產品供應商-致力基礎建設,無論智慧裝置、感應裝置、軟硬體與網路的連結都是重點。

管理服務供應商-注重經營操作面,所有解決方案都需商業化,將智慧城市的概念應用在生活,除了具有環保、節能等功能,還能對有害的威脅做出預測、偵查,在風險管理上有所貢獻。

趨勢4.低碳高效的智慧能源

像是智慧電網(Smart Grid)、能量採集(Energy Harvesting)、燃氣發電及頁岩氣(Shale Gas)開採等,新能源將會在未來帶來新的轉捩點。

智慧電網包括超導傳輸線以減少電能傳輸損耗,還具有整合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能力,以及電網故障偵測、判斷、自動送電等。

能量採集是一種新的科技技術,以採集附近的動能、熱能或太陽能等能量讓物體發動。例如,未來穿戴式裝置不用裝電池,就可以測量病患的心跳和血壓;汽車藉由太陽能與熱能的轉換,就可以跑上12百公里。

趨勢5.感知分析的智慧交通

預測在2020年前,電動車將增長3億使用人數,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策略,也預估在2015年由多個OEM廠商推出。

原先的汽車大廠也開始與智慧裝置連結,預計在2020年前,全球9 成銷售出去的車輛具備智慧連結功能。在歐洲、北美和中國三大市場,汽車裝上無線數據通訊系統、行動定位App、自動駕駛等智慧技術或裝置後,不僅僅是一交通工具,也是能夠收集數據的智慧移動裝置。

就連搭乘交通工具的服務流程都有全新體驗。利用手機下載App,找到距離自己最近的計程車搭乘;過路付費也採用NFC,提高效率和便利性。這些改變在體驗流程中,以「效率」兩字為核心,為經營者和消費者創造雙贏。(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 ITIS計畫資深產業分析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洪的部落格 的頭像
    小洪的部落格

    小洪的部落格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