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426513-2019台灣餐飲趨勢觀察
2016年1002台北_12.jpg

陸客對於台灣餐飲業的影響

洪聖宏

觀光發展是百年大業,來台灣觀光人數從每年200萬增加到300萬,花了超過10(19942005),但近10年來,受惠於開放陸客來台的政策,來台觀光人數始終穩定成長,以每年50萬至百餘萬的速度成長,2015年達到1,043萬,首度躍升成為千萬觀光大國。但,不可諱言的是,數字背後有40%是拜陸客之賜。陸客,帶來人潮及商機,自然也讓部份行業發了一筆財。

正式開放陸客來台起自於2008718日。無論是從一開始的團進團出與諸多限制,一路開放到現在的自由行,的確為台灣帶來千億觀光產值,為觀光服務業注入一股活水。卻也對台灣整體觀光旅遊及部份地區日常生活,均產生諸多的影響與衝擊。

為了爭取商機,從最早限額的每日300人,逐年提高到2012年突破5,000人,目前則以每日14,600人為上限,自由行是一半7,300人。而陸客對於台灣觀光的貢獻,就人數而言,2014年與2015年分別佔40.23%40.07%(418)。自由行人口在2015年有145萬,佔陸客總數三分之一,平均每天近4,000人,全年在台消費總額超過2,000億元。

2015年境外來台人數達到高峰1,043萬人次,陸客部分約415萬人次,每名陸客每天平均在台灣花費232美元,估算去年陸客就為台灣帶來約2,300億元台幣外匯收入。旅遊就是「吃喝玩樂」,影響的不只是單一業者,陸客帶來的商機中,餐飲業、禮品店、旅館業和遊覽車業者惠最多。

陸客持續減縮下去將使台灣觀光外匯收入頓減,投資效益虧損,並引發觀光相關產業收入與失業問題日益嚴重。例如,從20082014年,增加了766家新建旅館,投資金額高達1,691億元;再者,設備更新及建物重新裝潢,投資總額也高達2,000億元。未來3年,台灣將有356家飯店開立,26,097間客房誕生,投資金額1,615億元台幣。目前全台旅館總數超過3,200家,從事相關行業人數約10萬人,會產生一連串的骨牌效應。

陸客來台人數同期比較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5

321,458

406,239

279,703

358,798

372,766

308,087

352,625

367,736

345,243

386,663

2016

366,409

405,307

363,878

375,567

327,254

271,478

299,805

248,538

214,764

215,390

成長

13.98%

-0.23%

30.09%

4.67%

-12.21%

-11.88%

-14.98%

-32.41%

-37.79%

-44.30%

中央銀行報告指出,對旅行活動依賴度最高的產業,以住宿服務業居首,其次是旅行服務業,第三是航空運輸業,另外受陸客縮減衝擊的產業還包括汽車租賃與餐飲業。據觀光局的統計,在各項觀光產業裡銷售給旅客的比重,飯店等住宿服務業高達75%,排名第一,旅行社等旅行服務業占62%,航空運輸業為59%

由於飲食習慣不盡相同,過去幾年出現許多專做陸客團餐的業者,粗估全台專做陸客的餐廳至少150家以上。專做陸客團客的餐廳,都是接一車車的遊覽車的團客,且大部份都有跟旅行社合作,為了配合緊湊的行程,大多採取方便烹飪與價位便宜的的菜色,當這些客人不再光顧時,商家自然只有走向關門一途。光在台北市,主做陸客的餐廳至少20家,連牛肉麵店也有56家專門為陸客而開,但現在已至少有兩家陸客佔八成的牛肉麵業者生意腰斬。

但整體台灣的餐飲業的現況又是如何?陸客不來真的對於台灣的餐飲業產生重大影響?近年台灣的整體經濟環境雖然持續低迷,但餐飲業卻似乎不受影響。從數據統計發現,台灣餐飲業營收自2002年起連年創新高,餐飲業(餐館業、飲料店業及其他餐飲業)營業額在2013年首度突破新台幣4,000億,2015年達4,241億,其中,餐館業占84.6%、飲料店業占11.1%,其他餐飲業則占4.3%。今(2016)1-8月營業額達2,937億元,年增2.5%,預估今年可以超過4,300億元,勝於經濟成長率GDP

而根據中華徵信所「2016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最新統計,有84家餐飲業入榜,為歷史之最;加總這84家餐飲業的全年營收,更高達1,075億元,無論在年營收與年成長率(7.53%),都顯示出台灣餐飲市場無論是平價或是高端市場,都正在蓬勃成長。

2015年的《開放陸客來台旅遊觀光政策與經濟效益報告》中針對陸客的消費做出分析,團費支出最多的是住飯店,非團費支出最多是買名產。在2013年,陸客平均每日在台消費7,789.2(不含運輸費),團客與自由行相比較,購物費分別佔60.73%48.87%,住宿費則為10.51%22.88%。自由行旅客對於伴手禮選購及住宿挑選視為其重要項目,團體則是因為行程本就必須安排住宿及餐飲。因此,餐飲,只是旅遊行程的附屬而非消費主體。

換言之,會受到陸客減少而影響業績的,僅止於與觀光行程路線上有關的業者,而非整體的餐飲業者。例如,過去陸客團參觀完101之後,就會順道至餐廳用餐,所以晚餐時段幾乎是一位難求,但陸客不來,10月業績與去(2015)年同期相比掉了至少23成。

雖然陸客來台數目遽減,直接衝擊觀光飯店生意,然而,業者也不是沒有因應作為。依中華徵信所最新調查,觀光飯店餐飲部門營收Top 10當中,也有6家飯店(如寒舍、晶華等)餐飲部門營收比重已超過50%,營收貢獻度超過客房部門。由於飯店裡的高檔餐廳主要客層為國人,不因陸客減少而影響。

國內46家觀光飯店餐飲部門在2015年的營收達到252.90億元,年成長5.27%,約占整體餐飲業總營收的23.52%,可看出觀光飯店業餐飲部門的發展潛力。而且觀光飯店為了搶食國內餐飲業大餅,也紛紛朝向飯店外發展餐飲品牌,反而成為餐飲市場的強大競爭品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