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1:商品陳列技術(2019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V6VG09nd8

延伸閱讀2: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574272-動線規劃的效益

延伸閱讀3: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526509-有關於商品陳列概論1

延伸閱讀4: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574293-照明與賣場的關係

延伸閱讀5: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632529-廣告放在哪兒才有效%EF%BC%9F

延伸閱讀6: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676269-顧客會只會買兩樣東西

2017年0618花蓮2_07.JPG

從賣東西到租東西

小洪隨筆:當越多人共同使用分享一個產品~~這個產品的維修保養需求就越高

EMBA雜誌編輯部/

今天,Airbnb網站專門提供遊客向在地人租房間的服務;Zipcar公司則是鼓勵顧客在需要用車的當下,再向剛好有車閒置的人租。消費者對於以出租與分享,取代購買與擁有產品,似乎越來越有興趣,公司可以從這個大趨勢獲益。

學者馬茨勒(Kurt Matzler)等人進行研究,歸納出公司可以回應這個大趨勢的六個方法,他們於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上建議:

1.販售產品的使用權,而非產品本身。二○○八年,戴姆勒(Daimler AG)汽車公司跟一家租車公司合作,在德國推出car2go服務。顧客付費成為會員,之後每次要用車再付費,現在已經累積六十萬名以上的使用者,共用一萬多輛車,當中也包含企業顧客。BMW汽車也推出了類似的服務,從賣車的生意延伸到租車的生意。

2.提供轉賣產品的平台。二○一○年,宜家家居(Ikea)在瑞典推出一個網站,專供持有公司會員卡的顧客,免費販售公司的二手商品。

3.善用未使用的資源。「液態空間」(LiquidSpace)公司專門媒合短期,或臨時需要辦公室與會議空間的人,以及有閒置空間的公司。SOHO族或短期專案工作團隊等有需求者,透過「液態空間」的應用程式,設定時間、地區、辦公室類型、有無窗戶、安靜程度等條件,搜尋適合的租用工作空間。

對租用者來說,解決了一般無法短期租到工作空間的問題;對出租者來說,公司多了筆額外收入,雙方的需求彈性地獲得了滿足。

4.提供維修保養服務。等於公司出租維修保養產品的技能給消費者,當越多人共同使用分享一個產品,這個產品的維修保養需求就越高。美國百思買(Best Buy)公司本來是販售消費性電子產品,二○○二年購併電子產品維修公司「奇客小隊」(Geek Squad)後,擴大成大規模的維修服務部門。甚至不限是在該公司購買的產品,消費者也可以拿來修。

這個部門為公司帶來幾個好處。其一,當顧客知道東西壞了有方便的地方可修,購買的意願會提高;其二,在維修過程中,公司有機會額外販售升級的新產品、軟體等給顧客。

5.瞄準新顧客。創造新的營收來源,是公司運用這個趨勢的一個方法;另一個方式則是將同儕分享的管道,當成行銷產品給潛在顧客的平台。近年來,從紐約與倫敦帶起風潮的交換衣物派對,由同好或者時尚組織舉辦,提供消費者交換舊衣服的場合,而非一直購買新衣服。

在派對中,主辦單位會根據參加者帶來的衣鞋飾品價值,給予他們代幣。之後,他們可以使用代幣,購買其他人的東西。德國連鎖藥妝店DM贊助這些派對,以接觸目標顧客群。在奧地利,DM會在派對中,提供公司的化妝品,參加者可以免費試用。此外,現場也有公司的彩妝師,根據參加者換得的衣物,為他們示範搭配的妝容。公司因此在社交媒體與時尚部落格上創造了話題,帶來了行銷效益。

6.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美國「製酒廠」(The Wine Foundry)公司,讓顧客不需擁有自己的葡萄園,就可以製造自己專屬的酒。公司提供所有工具與協助,從水果到設計酒瓶標籤,全都可以根據顧客的喜好,一手代為包辦完成。

從這六個方向出發想一想,公司可以如何從「賣」東西轉變成「租」東西。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345(20155月出版)

EMBA電子報2015/05/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