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 (7).png

報復性消費 恐曇花一現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609000452-260110?chdtv
短評:
1.消費確有反彈,但也僅是短暫,能彈多高有待觀察~~只要持續[邊境管制],光靠[振興券]跟所謂的[紓困],只能當是[解渴]了!
2.一直要到疫苗問市,才會有效控制疫情,這或許要到明年第一季~~[或許],只是[或許]
小結:在疫情不確定性影響到消費者的預期心理~~現在很多人是[口袋扁扁,身無分文]啊!
延伸閱讀1:短評:快去領!王品發「1000元現金」請你吃飯!三倍券超有感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757606
延伸閱讀2:短評:頂新旗下烘焙連鎖通路布列德門市 6月底將全收攤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4621418
同場加映:有關於行銷的一些看法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71576944
課程資訊:華梵大學推廣教育處【餐飲創業開店生存密技】實戰班 開始報名囉! 
https://www.facebook.com/1604259399793650/posts/2756601224559456/
未命名1.png
~~~~~~~~~~~
報復性消費 恐曇花一現
中國時報
許昌平 、新聞透視 
安心旅遊懶人包
安心旅遊懶人包

政府「解封」大規模鬆綁各項社會活動,不少商家期待「報復性消費」,能填補空虛的荷包,不過很多跡象顯示,「又快又急的報復性消費潮」,可能只是部分人的想像;消費確有反彈,但也僅是短暫,能彈多高有待觀察,加上兩岸通商未解封重創製造業,特別是傳統製產業,電子業也面臨挑戰,經濟不確定性仍大。

疫情剛爆發之際,不少人以SARS為例,認為一季之後,經濟就會出現V型反彈,不過這個看法已被證明是錯誤的,一般預料到11月,新一波疫情又會復發,一直要到疫苗問市,才會有效控制疫情,這或許要到明年第一季。

在疫情不確定性影響到消費者的預期心理,以目前疫情最早爆發但也最快受控的大陸作參考,消費雖有好轉,但並沒有發生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原因是人們的保持距離的習慣和心態並無法消除,不少人依舊在公共場所戴口罩,不喜歡人擠人,就連在家開伙,也發現自己作飯挺好,省錢又衛生。整體而言,消費習慣改變,已難恢復疫情前水準。

 

另此次疫情是全球性擴散,不只傷害到內需,也影響出口企業,例如美國職業球賽至今尚未復賽,對製鞋業和服飾業影響很大,還有大陸既是世界工廠也是全球主要市場,以大陸為生產據點或市場的傳統製造業,接單情形都不理想,畢竟元氣大傷,榮景恐再也回不去。

 

在電子業方面,台灣站在陸美對抗的前線,5月台灣對大陸和香港出口占總出口44.9%,IC為主的電子零組件就占了5成以上,以美國封殺華為來看,如台積電不能接華為的單,第4季營收可能受到衝擊,加上邊境解封仍有顧慮,整體而言,台灣經濟依然面臨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