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疫情作亂四大房仲4月交易量銳減- 產業.科技- 工商時報

不只觀光餐飲 內需產業全面臨世紀大海嘯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0621fin001/

短評:
1.做仲介不怕景氣差,只要價格夠低,總是會成交~~現在卻是沒房東也沒客人
2.忙著幫撐不下去的餐廳處理解約退租,忙著幫零售業、健身房等租客跟房東談減租~~忙、茫、盲
小結:過去3年健身中心或健康俱樂部的營利事業家數,每年呈現雙位數成長,到2020年底已突破700家,銷售額也成長到152.1億元~~都過去了!
延伸閱讀1:65%民眾收入受疫情衝擊 失業危機蠢動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557852584
延伸閱讀2:餐飲零售、美髮業受衝擊 人力銀行:28%店家暫時停業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557810551
疫情升溫餐飲業嚴格防疫、健身房暫停營業| 中央通訊社| LINE TODAY
~~~~~~~~~~~~~
不只觀光餐飲 內需產業全面臨世紀大海嘯  
文|林喬慧 李孟璇
 
本土新冠疫情確診人數下降,但三級警戒能否在6月28日宣布降級,指揮中心仍未鬆口,已讓亟需人潮回籠刺激的內需產業雪上加霜。雖然政院已緊急啟動紓困4.0計畫,並發出705億元紓困金讓400多萬人受惠,但本刊調查,不僅觀光、餐飲業受傷慘重,包括房仲、KTV、電影院、美容美髮、健身房等從業人員們更叫苦連天,直喊全國三級警戒持續,勢必迎來更大規模的倒店、失業潮。
 
「做仲介不怕景氣差,只要價格夠低,總是會成交,但現在卻是沒房東也沒客人,這個月2成的營收,這還是先前簽好的約,再這樣下去,每個月房租、水電、薪水等支出,大家也只能撐,覺得每天都很煎熬,若持續3個月,真的該想下一步要怎麼辦。」香港商匯泓不動產副總吳懿倫無奈地說。
5月中旬爆發本土疫情以來,靠人潮帶動業績的服務業者們受傷慘重,除了觀光、餐飲業首當其衝外,隨著本土疫情持續,再加上6月底能否解除三級警戒仍是未知數,疫情已經擴散到房仲、健身房、電影院、KTV、美容美髮業。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服務業就業人口數佔全體就業人數的6成,多達四百七十多萬人,這次本土疫情延燒,受波及層面真的不可小覷。 
像是南部KTV霸主享溫馨,因為消費者無法上門,收入也歸零。「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我們全台13家店都暫停營業,但租金、人事以及版權費用還是要付,只要停業1個月就蒸發8千萬元。」總經理李奇霖直言,現在有苦只能往肚裡吞。
專門在北市蛋黃區經營豪宅及商用不動產租賃的業者感受最深,「5月16號開始很多電話打進來,連鎖品牌要暫緩展店,要擴編找新辦公室的企業也不搬了,但我們還是得忙,忙著幫撐不下去的餐廳處理解約退租,忙著幫零售業、健身房等租客跟房東談減租。」吳懿倫說整個雙北市商業活動好像按下暫停鍵。
疫情來襲衝擊百業,業者恐怕要有度過漫長黑暗的心理準備,靈活調整經營方向求生。
 
2天成交1件變週休7天 房仲總部自砍月費協助度小月

疫情讓原先火熱的房市瞬間急凍,有不少仲介店選擇拉下鐵門店休至疫情回穩。

 
去年以來房市景氣大好,房仲店數多達6,457家,創下近年新高紀錄,從業人員更多達4萬多人,卻因疫情瞬間喊卡,信義、永慶等各大房仲業者統計5月交易量,都較4月下滑7至26%,更有業者坦言,6月數字只會更難看。
「SARS跟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都沒有這次可怕!」台北市仲介公會理事長黃文雄指出,目前社區禁止帶看,客人不敢出門,房仲業幾乎全面停擺,各行各業受傷慘重,更不可能買房,他對此感到很憂心。事實上,多數房仲薪資結構都是低底薪、高獎金,有些人甚至無底薪,對他們來說,沒有成交等於直接斷炊。
「做仲介不怕景氣差,只要價格夠低,總是會成交,但現在卻是沒房東也沒客人,這個月2成的營收,這還是先前簽好的約,再這樣下去,每個月房租、水電、薪水等支出,大家也只能撐,覺得每天都很煎熬,若持續3個月,真的該想下一步要怎麼辦。」香港商匯泓不動產副總吳懿倫無奈地說。
一家位於新北市重災區的房仲店東也坦言,「4月時,平均1個月可以成交十多件,常常忙到晚上11點才有空吃飯,1週只休1天,但自從疫情爆發後,基本上所有房仲都變週休7天了。」
成交量再低還是要求生,小到有房仲店祭出委託賣房就送按摩槍活動,住商不動產天母西路店店長林學良就說,他們透過送贈品方式吸引屋主。大的如台灣房屋對近300家加盟店伸援手,集團總裁彭培業在6月初宣布,體諒疫情期間各店經營不易,三級以上期間加盟店月費打8折,若疫情升溫到第四級,將有6折優惠,要跟加盟主們共體時艱度難關。
全直營體系的信義房屋策略長周莊雲則說,雖然疫情影響業務量,但信義房屋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早在三級警戒開始就分流上班,在風險較高的新北市萬華區、板橋區、中和區也都讓店頭全員居家上班,但員工薪資結構照舊,該付的薪水照常給付,「現階段就是讓業務盡量透過線上賞屋等方式和客戶保持關係,等待疫情過後買氣回溫。」
 
手中現金快燒光 健身業者:解除警戒還是慘
 
國內疫情升溫重創台灣內需產業,除了觀光、餐飲業首當其衝,健身產業也叫苦連天,為配合政府防疫政策,運動場所和健身房全數被迫暫停營業,業績瞬間歸零,業者更悲觀估計,就算疫情警戒解除,營運狀況還是會很慘。
近年國內掀起運動風潮,健身場館一家接著一家開。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過去3年健身中心或健康俱樂部的營利事業家數,每年呈現雙位數成長,到2020年底已突破700家,銷售額也成長到152.1億元。
但三級警戒後,運動場所和健身房全數被迫暫停營業,嚇得業者措手不及。「這次疫情來得又快又急,包括健身房經營者、自由教練都面臨巨大挑戰。」曾經打造健身王國「亞力山大」的創辦人唐雅君擔心,若三級警戒遲遲無法解除,估計超過2萬名的相關從業人員,生計恐會大受影響。
唐雅君回憶,過去SARS期間,亞力山大同時籌備好幾個據點,投資金額達3億元,「但當時合約簽了無法取消,加上疫情持續蔓延,手上的錢就這樣燒光了,後期要復原真的很辛苦。」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甚鉅,產業恐怕也一時難恢復,「儘管三級警戒解除,要大家進健身房運動也會怕怕的。」
本刊實際走訪健身房,以往人潮爆滿的運動場館,如今空蕩蕩。一名在台北擁有4家健身房的業者直言:「真的很慘,我們的租金、人事費用等固定成本佔營收5成以上,如今月費停扣、無法賣實體課程,收入幾乎歸零,儘管轉成線上教學仍入不敷出,停業1個月就損失600萬元。」
該名業者坦言:「一般中小型健身房業者,預備金大概只能撐1個半月到2個月,若三級警戒持續下去,恐怕會掀倒閉潮。」他也抱怨,「去年補助最高金額還有250萬元,可是今年是用全職員工數乘以補貼額度來計算,像我們這種員工不多的公司,根本領不到多少錢。」
健身房停業沒收入,教課的健身教練同樣不好過。「像我們大多沒有底薪,沒有教課就等於沒收入,但最讓人感到無力的是,這次政府的紓困補貼是看得到、吃不到。」一名在各健身房教課的教練大吐苦水。
他語氣激動地說:「今年政府針對我們這類無固定雇主勞工,最高補助3萬元,但是以108年度(西元2019年)個人綜合所得稅額作為計算基準,年收入得低於40.8萬元才能請領,明明當年度沒有疫情,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那年的資料,導致這次補助款我半毛錢都拿不到。」不過,6月18日截稿當天,政院擬放寬標準,2020年年所得40.8萬元以下者即可申請。
 
健身教練零收入陷困境 自救方法曝光

運動場所和健身房全數被迫暫停營業,業者們轉開線上課程求生。

 
全台疫情提升至三級警戒後,運動場所和健身房全數被迫暫停營業,嚇得業者措手不及,在業績瞬間歸零的狀況下,業者們不得不轉型自救,就有健身教練在網路上開線上課程,還獲得不少正面迴響。
5月本土確診案例爆發,疫情提升至三級警戒,全台各大運動場所和健身房全數被迫暫停營業,相關業者也因此沒了收入。
曾經打造健身王國「亞力山大」的創辦人唐雅君擔心,若三級警戒遲遲無法除,估計超過2萬名的相關從業人員,生計恐會大受影響,尤其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甚鉅,產業恐怕一時難恢復,「儘管三級警戒解除,要大家進健身房運動也會怕怕的。」
面對健身產業陷入困境,唐雅君提出建議:「業者們要穩中求進,除了向政府申請紓困、與房東協調減租延付,也要趁機轉型做線上教學。」
唐雅君以歐洲為例,去年第二季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歐洲健身房俱樂部紛紛關閉,導致相關企業營收平均下滑6成5,有的公司甚至倒閉歇業,為了自救,業者一方面申請政府補助與貸款,另方面也開始透過網站、APP與客戶互動,如今疫情好轉,歐洲健身行業已逐漸恢復元氣,有的消費者甚至比過去更頻繁地去健身房。
有鑑於此,國內不少業者也紛紛轉型開線上課程。一名林姓教練分享:「現在我們利用臉書社團直播功能,民眾付費後就可以在線上一起運動,有一次在線人數竟高達315人,實在很讓人意外!」

課後,一位女性學員也給予正向回饋:「老師很用心,線上課程太棒了,沒想到在家運動也可以大爆汗。」現在每到週四晚上7點半,她就打開電腦,進入facebook社團觀賞直播,跟著螢幕裡的健身教練跳起Body Combat,一個小時不到就汗如雨下,讓她不禁大讚,「希望這種上課模式可以延續,這樣下班想運動就不用東奔西跑了!」
看來疫情來襲衝擊百業,業者不只要有度過漫長黑暗的心理準備,還要能靈活調整經營方向求生。

唐雅君建議,業者們要穩中求進,在疫情之下也要趁機轉型做線上教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