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13台北(龍山寺)_002 

小洪隨筆:

在線和離線世界沒有明顯的劃分。~~大部分的人都[迷]了!

~~~~~~~~~~~~~~~~

數位策略玩假的?半數企業無社交媒體策略

~~~~~~~~~~~~~~~~~

2013/08/20工商時報/D4/經營知識/丁瑞華】

 

Interbrand數位策略總監Jeff Mancini發表「From digital strategy to brand mastery」ㄧ文,對於品牌如何在後數位時代建立品牌優勢提出看法,值得品牌經理參考。

 

Interbrand認為品牌最關鍵的價值是品牌優勢。有10個關鍵要素可以衡量品牌優勢,幫助創建品牌價值。強勢品牌始自4個內部因素(清晰的、承諾、保護、反應),優勢則反映在6個外部品牌優勢(真誠、攸關、差異、一致性、存在、了解)

 

品牌優勢構面的調查結果,可以讓企業更了解如何提供強勢的後數位化品牌。Interbrand研究10個產業672家企業發現,許多公司都與承諾有差距:儘管社會媒體活動活躍,49%的受訪企業卻沒有致力於社交媒體;超過1/3的受訪者認為,公司花費在數位呈現的資源不足;36%投資數位策略的員工教育不足,也缺乏承諾,失敗的員工無法有效的代表公司。

 

差異化是強有力的屬性,使品牌能獲得消費者關注和忠誠度。65%數位活躍的受訪企業相信品牌是獨特的。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沒有強迫顧客回饋,告知適當的數位體驗。46%甚至不探勘這些公開可用的資料。只有53%的受訪者監測品牌的毀謗,只有一半以上的員工有參與線上空間。

 

只有44%的數位活躍公司有社交媒體政策,同時,39%的企業都積極參與社會媒體,但是尚未有任何政策。過去2年,42%的受訪者已經開發出數位策略。數位活躍的公司只有一半採用標準品牌保護活動。

 

雖然74%受訪者自認數位策略的目標清晰,但一致性出現下降。

 

例如,43%數位活躍的公司相信,數位策略決策是分散或在分權的環境,每個接觸點或產品的數位策略是分開管理的。此筒倉效應阻礙效率和總體事業策略。顯然,更多的協調是必要的:近1/3的受訪者認為品牌體驗在跨數位接觸點是不一致的。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或範疇,數位品牌策略需要傳遞4個要領:

要領1.從自家開始

內部員工參與是後數位世界的基礎。傳播品牌教育員工,是策略的關鍵,將產生品牌大使,代表您的組織一貫準確地在跨通路使用。

 

要領2.超越社會媒體

數位頻道不僅限於FacebookTwitterYouTube社會媒體工具是重要的,但它們不是唯一可使用的數位工具。應用程式在線上體驗都是武器。

 

數位策略需要全面性,利用全套的數位化工具,建立和形成適當而且顯而易見的事業策略。

 

要領3.建立無縫體驗

在線和離線世界沒有明顯的劃分。你的觀眾體驗你的品牌故事,範圍從網站、應用程式、社交媒體、線上廣告及廣告牌、廣播、零售、等環境地點。構建無縫品牌經驗,契合現實新觀眾是不可缺。

 

要領4.視為策略工具之一

市占率是關於忠實客戶,意味需要驅策行為的改變。改變客戶行為最佳的方式和增加底線是使用品牌建立信任,產生忠誠度,讓公司索取市場的溢價。

 

數位策略最好被看成是一系列策略工具,完成良性循環,就像組織所有其他的工具箱,都專注於品牌驅動業務和策略思考。

 

研究顯示,大部分企業已經進入數位競爭,但都是試探性或不完整的。將近半數受訪企業表示,發展組織的數位策略僅有2年或2年以下的時間。

 

IT部門是所有部門中參與最多的,但IT在制定數位策略上幾乎沒有任何作用。導致在事業策略與數位策略有一條鴻溝,因此整合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本文作者為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