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Japan Shop-0311_091 

小洪隨筆:

毫無限制和天馬行空的創意會帶來惡果的。~~創意需要控管,品質也是

~~~~~~~~~~~~~~~~~~

從樂高史反思經營策略

~~~~~~~~~~~~~~~~~~

 

樂高(LEGO)是丹麥木匠克瑞斯提安森(Ole Kirk Kristiansen)1916年所創。一開始他的工作室幫顧客蓋房子與製作傢俱,後來改成製作玩具。他的座右銘是「只有最好才夠好」,他把這句話刻在木板上,掛在工作室裡時時提醒自己。

 

哈佛商學院企管教授湯克(Stefan Thomke)等三位學者,研究這個百年玩具品牌的發展史,從公司的起起伏伏中反思經營策略。

 

從創辦人開始,樂高一路穩健紮實、慢慢地成長,光是增加綠色的積木,公司就考慮了十年才決定。到了九○年代早期,大環境迫使公司必須做出改變。

 

湯克在哈佛商學院校友通訊月刊(HBS Alumni Bulletin)上指出,當時玩具市場經歷了大地震,大型連鎖玩具店大幅度壓低玩具售價,橫掃街角的小玩具店。同時,因為出生率下降,兒童人數減少,再加上現代兒童對無法立刻提供滿足感的玩具比較興趣缺缺,在在都對樂高產生衝擊。

 

1993年,創辦人的孫子指定了一個管理團隊協助他經營公司,這支團隊轉而把焦點放在營收成長上。結果,公司的積木組越變越複雜,還推出樂高品牌童裝,並且考慮發行圖書、電影與電視節目,不再死守積木產品。

 

湯克分析,那時候樂高的產品項目增加,成本跟著增加,但是營收卻沒有。一九九八年出現了公司史上首次的虧損。

 

公司因此僱用了專門協助公司轉危為安的普勞曼(Poul Plougmann)掌舵。但是即使他刪減支出、裁員、進行全球化,公司的財務情況仍然繼續惡化。問題出在公司的複雜程度已經吞噬了自己,添加新的積木使得拼玩變得困難,公司的未來也更難預期,然後存貨也更難管理。

 

最後樂高發現,公司想成功轉向得先讓轉向策略轉向。2004年,創辦人的孫子改將公司策略發展經理克努斯托普(Jorgen Knudstorp)升任為執行長,希望他為公司找到一條新活路。

 

克努斯托普讓公司的速度慢下來。他謹慎管理現金量,取消前一任添加的許多積木零件,降低產品的複雜度,並且把注意力集中於核心產品。湯克認為,這些做法都是公司二次革命終能成功的原因。

 

雖然創新一向是樂高的核心優勢,但是克努斯托普看到毫無限制和天馬行空的創意帶來的惡果。在他的領導下,公司的新產品設計很快會被要求進行市場研究以及顧客社群回饋。不只創意需要控管,品質也是,他定將積木製造移回公司內部,不再外包出去。

 

湯克總結,雖然克努斯托普不是來自創辦人家族,但是他的管理風格與想法卻與創辦人相符,本著「只有最好才夠好」的原則,救回了虧損的公司。

 

EMBA電子報2014/01/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