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31台北_02.jpg  

小洪隨筆:

發展近飽和,必須另謀出路。~~要不然就要[跑路]了! 

~~~~~~~~~~~~~~~~~

超商飽和轉型全家董座:變更大、賣更多

~~~~~~~~~~~~~~~~~~~

全台超商總量破萬密度世界第一潘進丁為下個10年提3藥方:複合式自有品牌數位服務

 

2014-04-28/聯合報/A10/財經/陳景淵】

台灣連鎖超商總量破萬家,發展近飽和,必須另謀出路。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潘進丁提出三帖解藥,認為國內超商下個十年的發展關鍵,須朝複合店、自有品牌和數位服務三管齊下,找到新出路。

 

潘進丁日前赴台大管理學院演講時表示,國內超商已突破一萬店大關,分布密度為全球最高,顯示超商業態的生命周期達到卅年來的最高峰。他說,下一個十年,超商必須轉型才能生存。

 

超商市場有沒有飽和?數據會說話。觀察超商總店家數,2004年起,只花兩年總店家數即增加一千店,但2006年後,卻花了七年才再增加一千店,顯示國內超商已放緩展店腳步。

 

超商不只有本身市場大餅必須突破,還得跟不同市場競爭。去年經濟部統計資料指出,商業零售業中的四大巨頭:百貨、超商、量販和超市間的產值差距正在縮小,百貨和超商間的產值已縮小至一百億元,顯示彼此的顧客有重疊現象。

 

潘進丁直言,百貨、超商、量販跟超市四大領域間的「那道牆」已愈來愈矮,彼此的客群會跨來跨去,各零售業間已從分眾經營,轉為分食同一塊市場了。

 

潘進丁提出超商下個十年發展的「三帖解藥」:第一是「小型店大型化」,即超商將改走複合式店面,跟藥妝、超市或者速食店結合,產生加乘效果,「你把客人送給我,我把客人送給你」,美國、日本等超商早已如此發展。

 

其次是發展「自有品牌」,潘進丁認為通路和品牌商必須思考「有錢大家賺」,由品牌商轉為代工廠,幫超商的自有品牌生產商品;前者賺製造財、後者賺銷售財,創造雙贏。

 

超商「數位服務」更是打破實體局限的關鍵,以全家「小小店長」網路影片行銷為例,兩周內達兩百七十萬人次點閱,讓潘進丁相當驚訝,也認為新媒體將是未來行銷主力工具。

 

他說,超商必須在網路開闢新服務,和實體店鋪能相輔相成,才能抓住未來的消費需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