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1: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3922072-簡單的管理概念分享
延伸閱讀2: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526821-有關於顧客服務概論6
延伸閱讀3: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6827764-門市幹部培育
延伸閱讀4: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6114964-經營管理的變與不變
2015年0825漁拓_04.jpg

職場觀察543--有關於[顧客關係管理]這件事

小洪隨筆:顧客關係管理雖然強調的是以[顧客]為中心~~但是實務上卻常發現都是以[老闆]為中心

給顧客一個再次購買的理由!

第一次顧客為何選擇購買我們的商品(或服務)?可能有下面這些理由,獨門生意、品質可靠、價格低廉、做事有效率、量身訂做與準時交貨等。

現在,還可以做著獨門生意,躺著賺的行業,幾希矣!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做生意也一樣。

理想的顧客關係管理可以簡單地說,考量過去數據呈現與趨勢變化的因素,期望可以在最佳的時間點,提供最適當的服務(銷售最適當的產品)給當時最需要的顧客。其目的當然不外乎就是提高1.企業營收;2.顧客滿意度;3.獲利能力。

顧客關係管理雖然強調的是以[顧客]為中心,但是實務上卻常發現都是以[老闆]為中心,忽略了顧客是否真的「想要」且「需要」建立關係。或是系統建置後,卻缺乏即時更新、定期校正資料,然後,整個系統很快就會變成沒人敢動的龐然大物!只能安慰自己:難用,總比沒有好。

無論銷售的是商品或是服務,在顧客關係管理面臨的問題可以分為三類,包含1.顧客掌握;2.進度掌控;3.經驗累績。

顧客掌握

或是因為銷售情報無法有效辨識,客戶需求的探尋與輕重緩急判斷失準,錯失銷售商機。也可能是連最基本的服務表單都沒有系統化處理,無法提供顧客諮詢的彙整紀錄,服務品質自然也就無法有效控管。

從前,對於顧客資料庫的數據分析與研究,或許曠日廢時,緩不濟急,但是科技的進步,讓統計有了新的包裝,以[大數據]的面目再度成為焦點。只不過,到底應用[大數據]的目的是甚麼?要先確定好,否則長官想像的最後跟實際的產出,是會有相當大的落差。數據還是數據,系統還是系統,但對於協助銷售,其實幫助有限。唯一可以做的,大概就是對外可以宣稱自己的公司有跟得上時代~~我們有在用[大數據]ㄡ!

顧客也有可能是因為商品的差異化不大,隨著業務人員的異動而流失。這時候光是指責離職員工是於事無補的,還不如反躬自省,先想想到底這個業務到底做了甚麼不一樣的服務,讓顧客願意一路跟隨。然後,在能力所及範圍內,趕快補強既有的缺口。

進度掌控

專案進度無法有效掌握的主因,有可能是專案的規劃一開始就有問題,但是沒有人發現或是沒有人敢提出(可參閱團體迷思Groupthink,亦稱團體盲思、集體錯覺)。於是先硬著頭皮幹下去,再來[見招拆招],就算亂槍打鳥,總不會每個專案都掛掉吧!當然,天上掉下來的,不見得一定是[禮物],也有可能是[鳥屎]。那~~就再說吧!結果就是除了個人及團隊銷售業績難以預測,也讓實際業績達成率,無法即時有效的掌握。

主管無法針對現況及時適當調整,造成資源分派不均,也是常有的狀況。例如,沒依照80/20法則,讓重要顧客和一般顧客一樣在排隊等候服務;也有可能是業務人員遇到瓶頸時,主管無法主動發覺並適時給予協助,或者是就算有狀況回報,主管能夠給的支援也有限(心中的吶喊~~你別來扯後腿就好!)。另一情況則可能跟績效評核的方式有關,讓團隊合作無法落實。如果公司不願意真正去面對與解決根本問題,也就只能一直開會檢討,然後問題依然不斷的出現。

經驗累積

每個員工都可以是建立顧客心中的企業形象,培養、維持、提昇顧客關係,以及了解顧客與市場動態的重要管道。但是,部分知識就是因為有其稀有性與獨特性,因此要求組織成員彼此間進行深度知識分享,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常常在人員有異動更迭之際,儘管有所謂的交接流程,但是因為某些知識的累積是具有內隱性的(可參閱知識螺旋Knowledge Spiral),所以不易做到經驗傳承。經驗無法有效分享,整體素質自然難以提升。

顧客關係管理的起點與終點,簡單的詮釋就是了解客戶的(問題)需求,提出可以幫顧客解決問題(需求)的方案,讓顧客滿意。但,除了解決問題之外,服務,是否令顧客感受到[用心][貼心]?更是細緻化的展現。[感同身受]是服務最基本的精神,我們要做的就只是~~讓顧客有一個再次來購買的理由!就算給顧客一個回憶也可以。畢竟,快樂的回憶~~~無價!

洪聖宏201608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