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18台北_04.jpg

提高邏輯提案的能力

小洪隨筆:不要隨便在提案中使用專業詞彙~~因為有可能對方根本不了解。

●提案是一種說服術

最近,「提案」這個詞彙也開始被廣為使用了。為什麼會需要提案呢?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開始被要求簡單扼要地傳達必須的資訊。此外,這也是個講求速度的時代,被時間追著跑的人愈來愈多。因此,「希望能在短時間內傳達正確資訊」的需求也愈來愈高。

很多人都誤以為,提案時只要聲音愈大愈清楚就好了。確實,那也是提案時的條件之一,但充其量不過是種手段罷了。

提案的目的,最終還是要讓對方贊同提案內容。(換句話說,提案就是一種「說服術」。)

為了讓對方贊同,才需要利用聲音宏亮、清楚易懂的方式,將想傳達的內容正確傳達。

為了說服對方,自己必須有一套邏輯清楚的論述內容。邏輯清楚的說服術,又稱為「邏輯提案」。

●站在對方立場思考

既然願意接受提案,一定會期待對方能用出色的道理說服自己。因此,讓接受提案的對象慶幸聽了這場提案,是提案者最低限度的禮節。

一旦讓對方產生「原來如此」的想法,就幾乎算是成功了。因為對方要先認同,才會贊同。為此,具有邏輯性的論述內容便不可或缺。此外,在回答質問時,態度也一定要謙和有禮。

想要讓對方(接受提案者)贊同自己,就一定要站在對方立場思考。製作資料和提案時都要一邊思考:關於這項資訊,對方已經知道多少,對哪一部分有興趣。

提案者和接受者之間的溝通如果產生落差,多半都是因為無法理解對方。這種時候,就有必要加入最基本的解說。

比方說,不要隨便在提案中使用專業詞彙,因為有可能對方根本不了解。如果要使用專業詞彙,加上少許說明會是比較有效的做法。如果不先預想對方對議題理解的程度,就無法完成一場簡單易懂的提案。

●提案的三階段

提案從開始到結束,分成三個階段。不只有發表提案內容時才算提案。

第一階段是「提案前階段」。相當於提案前的準備階段。提案從準備階段就已經展開了。確認提案目的、製作資料、預約會場、準備器材……這些都屬於提案前階段。俗話說「有備無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萬事在起頭時都是最重要的。

提案的第二階段,就是「提案本身」,也就是「發表提案」。這時,發表內容一定要具有邏輯整合性,才足以說服對方。同時,更必須兼顧清楚易懂、資訊正確、誠意表達、帶給對方好感等條件,才能真正與對方一決勝負。提案者的言行舉止也會影響提案的成績,所以也要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

提案的第三階段,也就是「提案後階段」。結束發表後接受提問,這也是提案的一部分。回答提問是考驗發表者實力的重要時刻。發表的內容再怎麼好,如果回答問題時表現拙劣,可能會讓提問者產生「你自己也不懂嘛」、「一點內容也沒有啊」的感覺,因而無法信任發表者的實力。相反地,即使發表內容平平,在回答提問時卻表現良好,也有機會扳回一城。回答提問,可說是挽回名譽的大好機會。

提案後階段到了最後一步,就是對方提出願意接受並執行提案的承諾。假如是對開發新商品的提案,此時就必須執行已列入決策,並確保預算的提撥。提案的最終目的,就是讓提案獲得採用。

商周上班族加油報2014/11/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