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06台北_05.jpg

「捨的時機」與「捨的方法」完全解析

小洪隨筆:沒有保存必要的雜物~~辦公室特別多

2015-02-02整理‧撰文 / 謝明彧

沒有空間不夠的房子,只有太多的東西。」近藤麻里惠表示,一個人擁有過多超過自己需求的物品,當然會覺得環境擁擠不堪;然而面對各式東西,明知該丟卻丟不下手嗎?著有《1分鐘整理術》(暫譯,原書名《1分片づけ術》)的日本收納整理專家須原浩子在《日經Associé201112月號中,教你「勇敢捨去」7大心法:

1.「我的專屬」意識

工作與生活中所使用的用品,一定有每次都拿來用的「一軍」,也有老是擺在筆筒或抽屜裡的「二軍」,「根據80/20法則,人在80%的時間只會用到20%的物品,所以沒有那些二軍其實也不會造成太大妨礙」。須原表示,只留下一定會用的「我的專屬」,就能減少大量不必要的囤積。

2.導入外部視點

身處在某個空間中久了,有時會難以客觀地判斷東西的必要性。因此須原建議不妨利用數位相機或手機拍下照片,讓自己改以「他人眼光」來看待原有環境。嘗試丟棄一些東西後,再拍一張照片,比較一下是不是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小小的成功體驗,是讓一個人持續改善的重要的動力,」須原強調。

3.垃圾桶是必備道具

很多人應該都有這種經驗,明知道某樣東西該丟,但由於垃圾桶不在身邊,於是就先放著再說,結果一放就忘了,反而變成凌亂的根源。因此須原建議,不妨在座位旁或辦公桌上擺個小垃圾桶,並定時清空,就能有效提高「丟的欲望」,讓捨棄成為習慣。

4.保留兩成空間

須原表示,「塞滿的狀態」是整理的大敵。首先,由於沒有餘裕,一旦有新東西進來,只能找地方硬塞,侵占別的物品的空間,注定保證環境一定會變亂;此外,塞滿的狀況對於物品取用也不方便,放在深處拿取不便的東西,很容易就被遺忘。

5.一拿到就先判斷

沒有保存必要的雜物,辦公室特別多,例如因為工作關係收到的郵件、便條等。須原建議,這些東西拿到時第一時間就判斷要怎麼處理,例如信件站著就當場拆開,決定要丟、轉交別人或是放入桌上的帶處理區中,不要等到了座位上才決定,不然很容易隨手一放就成了忘了處理的雜物。

6.333法則

針對取捨時的判斷方法,須原提出一個「333法則」,協助大家解決猶疑不決的局面:

3秒:

對一件物品要不要的判斷時間只能3秒,超過3秒還無法下決定,表示你並不是真心想要它。

3年:

存放3年都沒用過的東西,代表你早就忘記它的存在了,而且這麼久沒用也沒有什麼不便,表示根本不需要。

3禁句:

不知什麼時候還會用到」「或許可能還會用到」「暫且先留著看看」是取捨時的3大禁句,這些都是在為自己的不想要又捨不得丟找藉口。

7.文件初步分類

隨著資訊快速流通,工作者每天都會拿到許多文件資料。須原表示,文件拿到後可以先大致分類為「必要」「重要」與「處分」3種,與目前工作相關的是必要文件,以文件夾保留在手邊;一旦工作完成,則立即處分,看是丟棄或存檔;常用參考資料是重要文件,可用資料盒收納好,並定期檢視是否要淘汰。

資料來源:《日經Associé》201112月號,日經BP社出版

經理人2015/02/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