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錄於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9404077-2020台灣餐飲業趨勢觀察
延伸閱讀1: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9404272-疫情,讓餐飲業的苦日子來了!1
2020年0109新店(Pizza Rock)_ (5).JPG

客人不來、我們就走出去!~~外送外帶市場

天氣不好的時候,多數人寧願待在家裡叫外送,更何況是現在這個狀況不明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其實2019年已經是台灣地區外送市場的高速成長期,服務成長率更高居亞洲各國第一。

據平台龍頭foodpanda內部數據顯示,2019年在台已有5萬家以上的合作餐廳,活躍使用者年成長達21倍。除了與夜市美食合作,foodpanda也於2019年進軍全台百貨美食街,業已和全台超過300間百貨餐飲美食合作。Uber Eats也表示,台灣2019年第一季的用戶數與外送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倍。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下,外送平台的發展勢必更將穩固,連高檔餐廳也相繼開始「外帶、外送」服務。

據iCHEF內部統計,2018年1月,外送僅佔餐飲營收5%,截至2019年7月,已快送攀升到30%,營收成長六倍、交易筆數成長八倍。其實,要想靠外送賺大錢完全不可能,因為外送平台的抽成並不低,但實體門市面臨更多開店經營成本,所以就算被抽取三成費用,至少可透過提高營業額先達到損益平衡點,順便把外送平台當成行銷工具,提高品牌能見度。

2019年1008台北_ (6).JPG

外送平台,儼然已經成為線上美食商場了。但綜觀現有的疫情狀況,外送與外帶的業績,對於餐飲業的業績提升,看來也只有止渴的效用。

開源不成就只能節流~~虛擬餐廳與影子(幽靈)廚房

數位科技應用工具的快速發展,改變了許多行業的樣貌。在訂餐軟體與外送服務的數位時代下,餐飲業也創新了許多經營態樣,如「虛擬餐廳」,即傳統餐廳的App特製化項目。虛擬餐廳一詞最早從Uber Eats在2016年首次提出,是指沒有實體店面,沒有招牌、沒有座位,只在外賣平台上的餐廳,至今,Uber Eats已與餐廳業者合開超過4,000家虛擬餐廳;另一種則是無實體零售門市,只做App或與外送平台合作的「影子(幽靈)廚房」。

虛擬餐廳的出現,最大的誘因是固定成本的大幅下降,採中央廚房的模式,接單後靠外送平台做外送,不需要大額的租金與人事成本,對餐飲經營業者來說,在既有的營運成本下,還可以透過不同風格的餐點,擴張更多的客源。以台灣二大美食外送平台來看,虛擬廚房規模還在緩步成長。但是foodpanda已有百家以上,而Uber Eats平台也有超過20家的合作業者。

2019-08-20 (12).png

延伸閱讀1: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3922072-簡單的管理概念分享
延伸閱讀2: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6827764-門市幹部培育
延伸閱讀3: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6114964-經營管理的變與不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