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18台北_7.jpg  

小洪隨筆:

以往談論「競爭」,通常都在同一產業、同一市場的框架之下,也就是有明確的「界限」。~~真正威脅是來自「替代品」。 

~~~~~~~~~~~~~~~~~~~~~

產業革命從競爭型態角力

~~~~~~~~~~~~~~~~~~~~~~~

2014-03-21/經濟日報/B7/經營管理/吳育宏】

 

當超商通路有愈來愈多3C產品的預購取貨,對一般人而言是消費習慣的改變,對廠商而言則是意謂「競爭型態」的轉變,或者說是逐漸發生中的「產業革命」也不為過。

 

以往談論「競爭」,不管是完全競爭、獨占、寡占等競爭態勢的類型,或是差異化、低成本、專精等競爭策略的分析,通常都在同一產業、同一市場的框架之下,也就是有明確的「界限」。

 

然而,市場環境已從「廠商競爭」轉向「通路競爭」。更廣義的說,不同供應鏈(價值鏈)之間的角力,激烈程度更勝於一般消費者眼見到的產品、品牌之間的競爭。對企業的意義是,真正的競爭對手(競爭力量)可能來自不同產業、不同市場,在擬訂中、長期的競爭策略時,眼光當然也不能侷限在所屬產業的現有廠商。

 

以超商通路為例,當多角化經營成為既定趨勢,它所衝擊到的不會只是傳統的「雜貨店」,而是人們食、衣、住、行、育、樂的傳統通路都被重新洗牌。在全球超商密度排名第一的台灣(2,300萬人口,2014年超商數量突破1萬家),產業受到的衝擊、市場洗牌的速度不難想像。

 

不僅是消費市場,工業市場(B2B)也不例外。在某次演講場合我和一家精密感應器(sensor)的製造商談論到他們的市場開發策略。這家公司的產品應用在半導體、光電產業的精密量測機台,過去累積相當不錯的口碑與客戶基礎。在價格導向的客戶群中,他們的競爭對手是中國大陸的低成本廠商,在品質導向的客戶群中,競爭者又成了具有技術優勢的日本廠商。

 

然而,如果思維只放在降低成本、提高良率這些既有產品的領域內,供應商根本就忽略了真正威脅是來自「替代品」。也就是未來新的機台,有可能朝減少或完全不使用感應器的方向設計。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同業(感應器),而是客戶端整體產品(機台)設計的走向,以及其他替代品能否成功攻占這個產業。

 

當通路競爭、產業鏈競爭、價值鏈競爭的強度,已經高過單一市場內同質廠商競爭的強度,企業不能再「閉門造車」,也不適合再固守舊思維和舊方法。我們不僅要走出「企業大門」去瞭解客戶,更要走出自己的「產業大門」去瞭解整體經營環境。產業革命的速度和幅度,會比你我想像還來得快。(作者是管理顧問及銷售講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