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30台北_38.JPG  

小洪隨筆:

日本軟體銀行(Soft Bank)總裁孫正義在19歲時,便訂出「人生50年計畫」,並且確實按表操課─30歲前闖出名號,40歲至少湊齊1000億日圓,50歲後完成事業,60歲找繼承人。~~重點在於要能[確實按表操課]!

~~~~~~~~~~~~~~~

向過去的自己學習,修正錯誤、強化優勢

~~~~~~~~~~~~~~~~~

那一陣子運氣超旺,不論做什麼業績都是第一名;當時如果不那樣做,就不會那麼慘了……回顧生涯中的關鍵時刻,多數人都會依照自己的好惡來評斷「當時運氣真好」或「那次真的很慘」。這樣的做法,除了追憶過往之外,對於未來的生涯發展毫無助益。

 

《畫出答案來》作者池田千惠指出,建立「自我年表」(做法類似「生涯循環分析表」)是改善未來生涯的第一步。透過回顧過去,仔細檢視生涯中每一個重要時刻到底發生了什麼狀況,找出原因和結果,才能從中了解自己的個性、思考脈絡,以及知道以後該注意哪些事。

 

池田強調,在人的生涯歷程中,有歡喜的一瞬間,也有倒楣透頂的低潮時候,在哪些瞬間中,最有可能蘊藏「夢想的種子」,只有透過回顧過去,才能找出潛藏的未來夢想。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也提過類似看法。他認為,今天的憂愁既是昨日所造成,就該去追溯、了解:究竟是過去的哪些相關決定不夠周延、作為不夠積極,才造成今天的苦果?如果重新來過,哪些錯誤是可以避開的?透過重新檢討,不但能夠學習教訓與經驗,不致於重蹈覆轍,更能用於規畫未來。

 

為了將過去累積的知識與經驗,用於未來生涯計畫,《A4一枚工作術》作者三木雄信提出「生涯循環分析表」,以6個問題自問自答,透過回顧、檢討、記錄過往生涯的頂點與低潮,並畫成曲線,以圖表方式呈現生涯歷程,藉以重新發現未來的方向,讓人一看就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接下來要往哪裡去,什麼時候該做好準備。

 

三木指出,將這套方法運用到極致的人,當屬日本軟體銀行(Soft Bank)總裁孫正義。他在19歲時,便訂出「人生50年計畫」,並且確實按表操課─30歲前闖出名號,40歲至少湊齊1000億日圓,50歲後完成事業,60歲找繼承人。

 

或許你無法像孫正義一樣,年紀輕輕就規畫好生涯藍圖,但是試著從回顧過往生涯中,找出自己曾經犯過的錯、未完成的目標,應該有利於我們經營好自己的未來。

 

如何運用生涯循環分析表?

 

A4一枚工作術》作者三木雄信指出,將自己的過往當成一份資料仔細檢討,針對生涯中每一個上升/下降的轉捩點(亦即人生各階段的頂點與低潮),分別回答以下6個問題,有助於避免在未來犯下相同的錯誤,同時也能複製過去的成功經驗。

 

1.上升/下降的轉捩點,理由為何?

2.上升/下降時期的工作情況為何?

3.上升/下降時期與家人的關係為何?

4.在各個時期中的目標是什麼?

5.在各個時期中有仿效的對象嗎?

6.在各個時期中有學到什麼知識或經驗嗎?

 

針對人生不同時期,自問自答上述6個問題後,就可以據此繪製出生涯高低起伏的曲線,並且仔細檢討在生涯低潮時的狀態,小心再次陷入「不順利→焦慮→結果更不順利→因此更焦慮」的惡性循環中。

 

反之,也可以檢視生涯中的美好時光,回想自己當時如何抓住機會,接著構想如何複製成功模式,用於未來的生涯中。

 

《畫出答案來》作者池田千惠也指出,透過寫下人生巨大轉變的事情,以及記錄自己當下的心情,畫成曲線圖後,就可以了解自己會因為什麼事情感到歡喜,在什麼情境下會感到沮喪。

 

接著,再從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找出自己在好運降臨的那一瞬間被激發出的幹勁,並想辦法重現當時的情境自我激勵;或是從倒楣透頂的經驗中,獲得寶貴的教訓,而不是一味只想遺忘那段不愉快的歷程。

 

經理人充電週報2014/03/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