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連鎖店被網紅批「超難吃」──我的在地觀察:平價餐廳地位高、臺日飲食文化大不同

本次捲入網紅評價事件中的其中一間日本平價連鎖餐廳──すき家。Photo Credit:beeboys@Shutterstock

日本連鎖店被網紅批「超難吃」──我的在地觀察:平價餐廳地位高、臺日飲食文化大不同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7760

短評:
1.飲食口味的設定,本就要根據多數消費者的喜好做調整,要滿足市場所有人的喜好確實有難度~~眾口難調
2.其實湯頭本身主要並不是用來「喝」的,最大功能是包覆麵體,讓消費者在食用時可以吃到被濃湯包裹著的麵體~~飲食是一種文化
小結:過去日本製冰技術及低溫配送技術還不成熟時,冰水被認為是高級品,因此提供冰水成了親切待客之道的象徵,一直延續至今~~文化的形成來自於歷史
延伸閱讀1:薩莉亞2022年度日本國內新開店數量未達計劃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568905704
延伸閱讀2:年銷 70 億包三合一,滿街都是自販機──南韓的「快咖啡文化」是如何煉成的?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560588417
對日本家庭來說,平價餐廳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圖為日本平價餐廳之一的吉野家。圖/yu_photo@Shutterstock
~~~~~~~~~~~~
日本連鎖店被網紅批「超難吃」──我的在地觀察:平價餐廳地位高、臺日飲食文化大不同
張卉青 Olivia/奧莉放送株式会社  2023/06/13  
在資訊傳播迅速,且人人都可成為傳播人的現今社會,傳統媒體人為了與新世代媒體人(YouTuber 等)競爭,博取更多視聽者眼球,偶爾也會製作出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內容。在如此的社會變遷中,媒體素養的培養已不再是只有媒體人必修的課題,更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功課。
~~~~~~~~
近期,臺灣知名百萬 YouTuber 蔡阿嘎因發布以「日本 5 家超難吃的連鎖地雷店」為主題的影片,引發部分喜愛去日本旅遊的臺灣觀眾批評。該 YouTuber 在這部已下架的影片中,大肆以中文批評餐點口感,此外也忽略掉日本多數餐廳「不容許多人共餐」等不成文規定。
影片中所介紹的 5 家連鎖餐廳中,包含進軍臺灣的牛丼連鎖店「吉野家」,其餘的也是在日本有許多擁護者的知名連鎖店:名代富士そば、Denny's、肯德基、なか卯。而這些店家都有一項共同形象,那就是「平價又能飽餐一頓」。
陪伴日本人成長的存在
日本排名網站 RANK1 公開的《2023 年最超值・平價外食連鎖餐廳 TOP 30》當中,蔡阿嘎提及的 5 家店,有 4 家店上榜,名次分別為:なか卯第 10 名、肯德基第 12 名、名代富士そば第 24 名、吉野家第 25 名。
這項排名囊括日本料理店、中華料理店、家庭餐廳(Saizeriya、Gusto 等等),多樣的選擇反映出平價連鎖餐廳在當地人心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餐廳陪伴他們長大、出社會,甚至是成家。
此話怎說呢?家庭餐廳是許多日本家長(考量當地社會風氣,經常是媽媽們)週末不下廚的首選之地,同時也是許多學生們下課聊天聚會的場所;日本料理及中華料理店,則是忙碌上班族外食的好夥伴。
以個人在日本生活的長期觀察,日本社會對於這些平價連鎖餐飲業的依賴程度,非一字一句可以形容,這早已成為日本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但究竟為何這些平價餐廳能如此深入日本人的生活,就必須從過去的時空背景進一步剖析。
平價餐飲連鎖店的濫觴
日本以「低價格」為主打的餐飲連鎖店,在市場上始終屹立不搖,新品牌還不斷竄出,主要受兩大因素影響:過去日本長期處於通貨緊縮經濟、1990 年代經濟泡沫化。
通貨緊縮的情況下,連帶的是需求低迷。當通縮加劇時,相較於通膨,人們更關注商品價格。因此,企業開始絞盡腦汁提供低廉的商品及服務,來爭取消費者。
到了 1990 年代的經濟泡沫化後,股價與房地產價格急速下跌,經濟成長萎靡不振。隨之而來的是日本人難以感受到薪資有實質上漲,因此消費者對於「低價商品」更沒有抵抗力,這也促使這些以「平價」為號召打入市場的餐飲連鎖店,更受到民眾喜愛。
如此,低價餐飲連鎖如雨後春筍般在近幾年加速進入市場。而這樣的時空背景不僅影響了餐飲業,數家「100 円商店」(百元商店)品牌也在此時大舉擴張店鋪數量,在當時被稱為「不景氣時代的成長業界」。
為了控管餐點價格,這些餐飲業者除了從人事費、店租著手之外,也開發出廚房作業流程,將調理餐點的效率最大化。
人事的配置,店鋪的員工以計時員工(打工)為主,正社員(正職)通常為管理階層,在店裡是少數。為了減少人力配置,有些店家會採取消費者用餐後自行收拾餐盤的方式,比方說,壽司郎即是消費者吃完一盤壽司之後,必須將盤子自行放入餐盤回收道。
食材方面,若海外價格相較日本低廉,也會採用海外食材。像是平價義大利餐廳 Saizeriya(薩莉亞)熱賣的辣味雞翅所採用的雞肉就是仰賴海外進口。前陣子還因疫情影響,導致該品項一度供餐不穩(可參考國民美食的短缺危「雞」一文)。
此外,店鋪內可容納的桌數與翻桌率,也是餐飲業者營運的重要考量指標。被日本人稱作家庭餐廳的 Saizeriya 在過去的消費族群確實是以家庭為單位,但幾十年來,有越來越多小人數或個人消費者到店內用餐。因此,Saizeriya 在桌數設計上也從以 4-6 人為主的空間,開始轉變在部分空間較小的區域設置 1-2 人的座位,以達到減少小人數使用大桌子的情形,讓所有座位盡可能被得其所用。
平價餐廳真有這麼「難吃」?
以低價為主打的餐飲連鎖店,真的有如 YouTuber 蔡阿嘎說的這麼難吃嗎?
雖說美味程度本就是見仁見智,但在營運策略上,這些平價連鎖餐飲業者為了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口味,每年不斷推陳出新。以吉野家為例,它是以牛丼專賣店起家,但至今不僅販售牛丼,還有定食類產品,甚至會推出季節限定商品(例如:冬季鍋物系列)。近年,吉野家用餐環境更積極營造出「女性也能踏入」的氛圍,努力扭轉只有男性上班族才能進入店內之形象。
此外,日本肯德基的炸雞雖與臺灣的酥脆口感大相徑庭,但每年聖誕節來桶肯德基炸雞桶,也早已成為日本年輕人的一種飲食文化。
而飲食口味的設定,本就要根據多數消費者的喜好做調整,要滿足市場所有人的喜好確實有難度,加上日本人與臺灣人的喜愛口味不同,對於好吃與否更涉及飲食文化。舉凡臺灣人普遍覺得「偏鹹」的拉麵湯頭來說,其實這也是飲食文化不同的體現。
多數日本人在食用拉麵時,會將沾滿湯汁的麵條大口吸進嘴裡再咀嚼,因此大家吃拉麵時都會發出「ズルズル」(ZURUZURU)的吸拉麵聲。此時,若湯頭過於清淡,吸進嘴裡的拉麵就會不夠味,這就是拉麵湯頭為何偏鹹的原因。即便這幾年偶爾會觀察到大口喝湯的日本人,但其實湯頭本身主要並不是用來「喝」的,最大功能是包覆麵體,讓消費者在食用時可以吃到被濃湯包裹著的麵體。
臺日飲食習慣大不同
除了臺灣、日本兩地對於「美味」的定義有所不同外,在用餐文化上也有相當大的區別。
在臺灣,我們相對習慣的點一份餐點共同食用(後稱共餐)模式,在日本則是被認為不禮貌的行為。若是麥當勞等美式速食店,比較不受這樣的文化框架綑綁;但多數的日本定食店、蕎麥麵店、拉麵店等日式餐廳,普遍都不接受共餐的消費者──雖然菜單上沒有明文規定,但是「每位到訪的消費者都必須點一份餐點」這項不成文默契,對日本人來說已是普遍常識。
此外,餐飲業者向每位消費者提供的「冰水」,對於以熱茶待客的臺灣人而言,或許些微不習慣,但以日本人的角度來說,提供冰水才是禮貌,反倒是給常溫水是不禮貌的行為。如此的文化形成,是因為過去日本製冰技術及低溫配送技術還不成熟時,冰水被認為是高級品,因此提供冰水成了親切待客之道的象徵,一直延續至今。
這次的事件當中,可以觀察到該名網紅是以臺灣飲食文化的角度,對另一個文化提出批判。對於這樣的現象,可以社會學的角度加以解釋:當我們面對一個與自身文化有所不同的文化時,經常會不自覺以自己的文化角度去評論,甚至可能開始出現批判或刻板的言論,而這些往往出自於對該文化的不了解。
此外,這樣的行為在認知心理學當中也有類似的解釋:當人面對一則與既有認知不同的訊息時(認知失調),就會開始出現「排他」現象,甚至是為了鞏固自己的認知,開始對該訊息進行攻擊,抑或一味尋找能夠支持自己認知的訊息。
該如何避免自己因對其他文化不了解而成為「攻擊他人」的角色?最重要的是在發表言論前,先思考對方為何有這樣的文化,深入了解是化解衝突或刻板印象的最佳方式,這也是「媒體識讀」養成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在資訊傳播迅速,且人人都可成為傳播人的現今社會,傳統媒體人為了與新世代媒體人(YouTuber 等)競爭,博取更多視聽者眼球,偶爾也會製作出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內容。在如此的社會變遷中,媒體素養的培養已不再是只有媒體人必修的課題,更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功課。
執行編輯:曾聖軒
核稿編輯:孫雅為
在日本,泡沫經濟化後帶來的不僅是低價的餐飲業,同時也有許多百元商店在這個時候崛起。圖/Ned Snowman@Shutterstock
雖然日本的肯德基口感與台灣不同,但其平價炸雞的形象,已經深深影響日本人的飲食文化。圖/Lewis Tse@Shutterstock
在日本,由於冰水曾經是奢侈品,才形成了日本社會認為上冰水是一種親切待客之道象徵的習俗。圖/west_photo@Shutterstoc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