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海嘯第一排是「它」 餐飲營業額5月掉入負成長

餐飲新手開店必修—開店流程、投資損益到連鎖加盟的教戰守則  https://senior.104.com.tw/c/60f519ce8899404e250d0566

消費劇變 疫情下的餐飲業總體檢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5566747

短評:
1.疫情對全球餐飲業「哪裡是衝擊,根本就是『斬首』!」~~別人的囝死袂了
2.當消費者與業者還在考慮「是否需要」外送外帶,轉眼間已成了「非做不可」~~掛了,也就不用做了!
小結:在疫情好轉後對餐飲業實施的「漸進式開放」,或許是我們可參考的一條路徑~~只不過某些人參考的是[政治未來]與[選票多寡],不是[老百姓的命]
延伸閱讀1:2021台灣餐飲業趨勢觀察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556792147
延伸閱讀2:不只觀光餐飲 內需產業全面臨世紀大海嘯  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558103318
遭疫情重擊餐飲業翻黑臉- 財經- 工商
~~~~~~~~~~~~~~
消費劇變 疫情下的餐飲業總體檢
2021-06-30 04:44 聯合報 / 冼翰宇
全台餐飲在停止內用服務後,雖轉向外帶、外送、電商等,效果仍有限。圖/京站提供

全台餐飲在停止內用服務後,雖轉向外帶、外送、電商等,效果仍有限。圖/京站提供

疫情肆虐下,社會各群體皆受到影響,但不論在疾病或就業問題上,原本生活條件就較差的底層勞工、中高齡者,卻又難逃受害最深的命運。

勞動部日前公布最新無薪假數據:本期減少工時的事業單位共九八七家、人數達到一○二二九人,是去年十二月以來首度破萬。當中居冠的是住宿餐飲業,二八六四人,較上期增加近兩倍。這駭人的數字在全國三級警戒下,短期內恐怕只會升不會降。

餐飲業作為台灣經濟一大命脈,五月營業額只剩五○二億元,是歷年同月的新低,年減達到十九點一%,預估六月還會更差。從中央到地方各縣市首長,儘管在面對疫情時偶有爭鋒,但對未來疫情趨緩後的微解封或軟性解封,餐飲業擺在最後倒是有志一同。

去年美國新冠疫情高峰時,全美有超過十萬間餐館歇業,疫情緩和之後仍不得復工的也大有人在。韓裔美籍名廚張錫鎬悲觀地認為,餐飲業未必能夠撐過這場瘟疫。名廚江振誠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時也表達了類似看法,稱疫情對全球餐飲業「哪裡是衝擊,根本就是『斬首』!」

不過相較於張錫鎬的悲觀,江振誠倒是將疫情視為一次「總體檢」:餐廳預備金是否足夠、員工保障是否做得好…。至於後疫情時代的餐廳場景,江振誠則認為,近年「開得太誇張」的現象有望緩解,人們會更謹慎投入餐飲業。

美國在疫情好轉後對餐飲業實施的「漸進式開放」,或許是我們可參考的一條路徑。不必從外送外帶立即跳到開放餐廳滿載,而是逐步允許室外用餐(地狹人稠的台灣恐難實施),最後再分次調高室內允許的客人容納量。

即使未來疫情得到控制,過去行得通的商業模式也未必依然可行,人們習慣的生活方式也將無可避免被迫改變。幾個月前當消費者與業者還在考慮「是否需要」外送外帶,轉眼間已成了「非做不可」。

在病毒全面侵台前,人們原以為只有難以接入外送平台的老餐館才會在疫情中熄燈;殊不知,三級警戒以來,不少新潮餐廳受限於販賣餐點在外送外帶市場的接受度,歸零的內用客數加上不見調降的租金,讓這些業者只求收支打平也嫌奢侈。

針對餐飲業在內的服務業加碼紓困補貼有其必要,政府也已著手進行,但說到底仍只是「救急」。一次紓困能多撐幾個月?很多個體經營的餐飲業者恐等不到進一步措施就會關門。

面對疫情帶來的消費型態劇變,政府更有必要從頭盤整勞動市場的結構問題。當然,這次的「超前部署」必須得是玩真的了,而且動作愈早開始愈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