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13台北_03.jpg  

小洪隨筆:

要學會在逆境中如何自我調適~~自我排遣。

~~~~~~~~~~~~

《論語》教我的職場智慧:不受重用時,要能沉得住氣

~~~~~~~~~~~~~

2014-12-17 整理文及元

 

人生不可能永遠處在顛峰,也不可能永遠在順境中,人永遠要學會在順境中如何自處,也要學會在逆境中如何自我調適,自我排遣。「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出自《論語》,數千年來,無數人用此箴言,以自我調適,每一個人都應仔細品味這兩句話。

 

【原文】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論語‧述而》

 

【白話文】

孔子告訴顏淵說:「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國平天下的大道推行於世(一展身手)。如果無法受人重用時,就將這些大道藏於己身(沉潛);只有我與你能做到這樣啊!」

子路說:「如果老師率領三軍用兵時,要和誰一起去呢?」

孔子說:「空手與虎搏鬥,不顧危險;不借用工具,徒身渡河,到死都不知道悔悟的人,只是憑著血氣之勇,我是不會和他一起去的。和誰一起去的,必須遇到事情能小心謹慎、仔細謀畫的人。」

 

【何飛鵬解析】

一個年輕人離職前來看我,態度上有一些遺憾。他在我們公司已經工作二年,前半年表現極佳,很快就獲得主管的賞識,負責極重要的工作,可是後來有些事進行得不大順利,因而被調職到非主流的工作。

 

面對職位的調動,這位年輕人一直不適應,覺得被冷落,有志難伸,私下也多所抱怨,工作更是有一搭沒一搭,完全提不起勁來。

 

他的主管曾經向我求救,希望我開導他,我當然照辦,只是在整個談話過程,他不發一語,表面上對我說的話點頭稱是,但我知道他並沒有聽進去,他的「我執」太深了。果然過了沒多久,他就辭職了。

 

職場工作就和人生一般,有順境、逆境,當機會來了,有人賞識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用之則行」,拿出渾身本事,好好發揮,盡其可能做出成果。如果無人賞識,未能被重用,那我們就應該「舍之則藏」,暫時沉潛退隱,把自己的本事和抱負隱藏起來,等待他日有機會重出江湖。

 

這就是孔子與弟子顏淵及子路的對話,孔子誇讚顏淵能「用行舍藏」,可是引來子路的不滿。子路問孔子:「老師若統帥三軍,要和誰一起去呢?」孔子回說:「赤手空拳打老虎、徒步過河,死了也不後悔的人,我是不會和這種人一起去打仗的。一定是要面對事情會戒慎恐懼、善於謀畫又能決斷的人,我才會與他共事。」

 

子路是個大膽用事的人,任何事都積極進取,就算時空環境不佳,他也會大膽前進,因此孔子告誡他不可暴虎馮河,要戒慎恐懼,仔細謀畫。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是職場工作的箴言。我記得剛當記者時,受命採訪的單位都是不重要的機構,眼看別人每天的新聞都很重要、很熱鬧,只有我不大有空間發揮。

 

這時候我不能抱怨,我只能在這些邊緣機構上地毯式的挖掘新聞,耐著性子,等待機會。果真一、兩個月之後,我採訪的冷衙門終於發生了大事,而我過去幾個月默默耕耘打下的基礎,也讓我能好好表現一番,每天不斷的獨家新聞、連篇的深度報導,我立即成為眾所矚目的明星記者。

 

「用之則行」,說來做來都容易,難的是「舍之則藏」。要在不被重用時,沉得住氣,持續積極而健康的投入工作,並且努力的自我學習,等待機會,適時出擊,這需要耐性、智慧與過人的毅力、勇氣。

 

【後記】

1.這兩句話的重點在第二句「舍之則藏」,要在不受重用時,要能沉得住氣,要能健康而正向地持續工作,這需要極大的自我控制。

 

2.在「舍之則藏」時,絕不可以有不遜的抱怨話語,要能雲淡風輕,視一切為當然。如果真的沒有太大的空間發揮,那就可以自己去進修一些專業技能,把精力用在學習上,不要浪費了時間。

 

(本文摘自《自慢7:人生國學讀本》,商周出版)

經理人2015/01/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