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20台北(新店溪)_15

來去一陣風--快閃店

洪聖宏

在百貨零售通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除了透過持續性的改裝,吸引新業者或是新品牌的進駐外,也經常可以看到某些櫃位時常更換,以前叫做[臨時櫃],現在有比較炫的名詞,就叫做[快閃店]

[快閃店]算得上近年來一種新型的活動行銷。在歐美,也有業者採用方便移動的貨車或大型貨櫃巡迴各城市,販售過季或限量商品,部分空間也做為當季新品的展示間。據研究機構IBIS World統計,早在2012年,全美快閃店就已經超過2,380家,全年銷售額約80億美元。雖僅佔整體零售業的銷售額0.3%,但已經是崛起最快的市場之一。

在台灣,快閃店也成為百貨零售業度過低潮的策略。尤其是在淡季、特定節氣或是改裝的期間,為了創造話題與提振買氣,業者通常會引進有特色商品、短期進駐的[快閃店]或是[特賣場]

同樣是打帶跑、以測試市場水溫為目的的概念,其實,快閃店和臨時櫃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以往的臨時櫃,就是幾部花車找空位就可以上場了,想要能夠在百貨公司DM上露出,都不見得有機會。現在的快閃店則是有計畫性的導入,從裝潢設計到整體的行銷手法,都要能夠有完整呈現品牌的概念與形象,自然更具有強大的話題和爆發力,跟以往的臨時櫃迥然不同。而且,與臨時櫃最大的不同是較具知名度及創意,多半為通路業者主動邀請進駐。

[快閃店]的操作通常都是透過期間或是數量的限定,造成一股壓力,讓消費者的購物神經更加敏感,挑動購物情緒的因子,對外提升了百貨零售通路的速度與新鮮感,自然也帶給消費者更多走進商場消費的理由。業者主要想藉由通路所帶來的人潮,接近拓展不同年齡層,宣傳效益,才是最大賣點。品牌塑造為首要,賺錢次之。

在台灣,最早引進快閃店的是微風廣場,目前國內快閃店較少快閃店以銷售為目的,大多停留在試水溫、提升品牌形象、或接觸新客群的階段。所以當客人走進商場的次數逐漸減少,業者也被迫主動上街接觸人群,例如台灣優衣庫(Uniqlo)來台四年,就累積三次的快閃店操作經驗,新光三越則是自己開了一家時尚快閃店[CURVES],板橋大遠百則配合主題活動推出快閃美食店。

快閃的過程就是將特色無限放大,讓特色成為爆點,成為足夠吸引人們眼球的焦點,造成[視覺衝擊]。例如,LINE FRIENDS CAFE&STORE咖啡館並不是以咖啡作為快閃元素,而是卡通動漫形象,因此從店內擺設到商品、價格,把布朗熊和可妮兔等卡通動漫的元素做到[獨家],給消費者一定要來的理由。

在台灣,造價動輒百萬元以上的快閃店,功能比較接近戶外大型廣告看板,很少能獲利。成功的快閃店必須要能夠整合體驗行銷、口碑行銷與事件行銷的集合,設計出和一般專櫃完全不同的購物經驗。快閃店再成功,若不能提升該品牌整體業績,也只能算是一次性的行銷活動。例如優衣庫就在快閃店裡發放既有店舖的折價券,回收率達四成。而台灣麒麟啤酒()公司投資超過1,500萬元經營快閃餐廳,推出限定商品啤酒冰沙時,就看準了女性喜歡拍照的特質,透過[打卡]來散播話題,讓口碑產生擴散效應。活動過後的調查顯示,讓麒麟品牌認知度提升4%,女性顧客也增加10%

快閃店雖然是一時的,但凡是有召號力的品牌,百貨業者都會想辦法留下,所以也有不少品牌以快閃的情況進駐百貨通路,最後成為正式專櫃的例子,如曾在SOGO忠孝館快閃推出的半島精品、Nespresso等。冰淇淋店8%,原本為期一個月的快閃店,也因為每到假日都能吸引人潮排隊,每天能賣1,800杯的好成績,讓8%從快閃店變為常駐櫃。

實體通路並沒有死,只是缺乏一個讓消費者願意入店的理由。只不過,當快閃店從稀有變得普遍時,如何維持新鮮感?才是業者挑戰的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