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1: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426513-2019台灣餐飲趨勢觀察
延伸閱讀2: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463494-創造出可以讓生意興隆的菜單
延伸閱讀3: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574293-照明與賣場的關係
延伸閱讀4: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6999115-餐飲業者該有的智慧
延伸閱讀5: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091179-步留率計算例題
2016年0830台北_01.jpg

瞭望台--行動(非現金)支付業務戰火起

洪聖宏

根據市場調查研究機構Forrester資料顯示,美國在2015年透過行動支付進行的交易約為670億美元,2016年預計將增長到830億美元。24%的交易都是透過行動支付完成的。

金管會在民國98年制定[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來推廣貨幣虛擬化,其中的電子票券指的是[以電子、磁力或光學形式儲存金錢價值,並含有資料儲存或計算功能之晶片、卡片、憑證或其他形式之載具,作為多用途支付使用之工具。]

2016年金管會同意Apple Pay等行動支付業務進入台灣市場運作,並且開放銀行業者遞交申請相關業務後,行動支付三大國際支付業者,Apple PayAndroid PaySamsung Pay的市場大戰將在台灣開打,2017年進入正式賽局。包含台新銀行、玉山銀行、國泰世華、聯邦銀行、中國信託、渣打銀行與台北富邦銀行將成為首波對應Apple Pay服務的7家銀行業者。

但受限於目前法規,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登台初期只能當作[手機中的信用卡],只能將金管會核准銀行所發行的信用卡藉由Tokenization(信用卡號代碼化)達成近端支付功能。除了不用隨身攜帶多張信用卡、安全性更高且省去過去電子錢包繁瑣的申請與操作麻煩,但缺點是可支援的行動裝置受限,且目前只能結合信用卡。

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的支付原理大同小異,但各有千秋,各自可以支援的行動裝置不同,且目前可以使用的國家及支援的服務不同。其中,Android Pay小金額不用密碼與指紋,Samsung Pay還可接受磁條式刷卡機(MSTMagnetic Secure Transmission),可以適用的刷卡機更多,實用性更高。

各項行動支付工具中,當以Apple Pay最具話題性。Apple Pay是在蘋果於201499日舉行的iPhone 6活動上首次發表。蘋果公司認為磁條卡片付款流程是失敗的,因為整套系統必須依靠塑膠卡片上[過時且不安全的磁條介面][暴露在外的卡片號碼]以及不安全的[安全碼]

Apple Pay的原理是把信用卡和手機硬體綁定。Apple Pay把用戶卡號經過加密轉為代碼,名為[Token]。這個Token存在專門的安全晶片[Security Element]上,讓iPhone成為這張信用卡的替身,讓Touch ID成為信用卡密碼的替身。

在實體商店消費時,使用者將經過授權的蘋果手持裝置,將其靠近商店的銷售時點情報系統裝置(POS)iPhone用戶可以通過將自己慣用指輕按在Touch ID傳感器上來授權服務,Apple Watch用戶則可通過雙擊手錶上的按鍵來授權服務。由於整個過程中,並不需要提供信用卡資訊,因此可以徹底解決資訊被盜用的問題。

而且,iPhone的安全晶片是一個封閉體系,有獨立的iOS和獨立的儲存區,即便獲取了手機系統的控制權,也未必能介入安全晶片中取得數據。換言之,由於實際交易過程均以加密代碼進行,因此使用者持有的信用卡卡號並不會一併提供,同時相關交易內容也不會留存在蘋果伺服器內,僅會保留在使用者手持裝置與店家端,藉此確保交易安全。

不同於沃爾瑪的Walmart Pay可以分析消費者購物歷史,主動替消費者提出推薦清單,同時整合會員系統,可以支援超市禮品卡、優惠活動等。為保護消費者隱私,所以Apple Pay無法辨識使用者身分,也不會記錄使用者購物行為,因此Apple Pay無法和一般零售企業的會員積分、優惠折扣等制度進行整合。對於認同隱私權的消費者而言,蘋果是比較貼心的。

台灣有完整的支付環境、智慧型手機佔有率超過80%、信用卡發卡量超過3,000萬張,再加上已經有悠遊卡等感應支付習慣,業者都看好台灣是NFC這類感應支付模式的絕佳驗證場域。行動支付登台,勢必會帶起另一波行動支付熱潮,也會加快台灣整體電子支付的發展。

目前超商使用非現金結帳比例約一成左右,以悠遊卡、icash、一卡通等為大宗,7-ELEVEn、全家、萊爾富與OK四大超商在非現金支付領域已開墾多年,對Apple Pay來台相當關注,許多門市已建置感應式刷卡機台,Apple Pay可隨時上路。而信用卡使用比例很高的三大量販業者-家樂福、大潤發與愛買,均已設置與Apple Pay相容的paypasspaywave的機器。Apple Pay對通路來說是增加一個新的付款工具,只要消費者有需求,就會評估導入的可行性。

受到電子票證相關規範,目前多數電子錢包都不能用於使用頻率相當高的公車、捷運等;另外還有硬體系統的配合,或是商家避稅考量,以及法規修訂延宕等,都讓電子支付的實體場景發展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不過,可以預期的是,業者都將火力全開,投入更多資源,以期取得市場的認同。最終,不論最終誰勝誰負,消費者一定是獲益者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