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30台北(劍潭)_16 

小洪隨筆:

在每個轉手環節都有利可圖的表象背後,最後為此買單的,依然是消費者。~~別太相信廣告所說的~~[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費者]。

~~~~~~~~~~~~~~

月餅券轉手賺10%

~~~~~~~~~~~~~~

禮品變虛擬憑券至實體店兌換或以5~6折價賣黃牛

 

2012-09-28/經濟日報/A14/兩岸話題/林則宏、陳致畬】

中秋送禮是華人普遍存在的禮俗,其中又以月餅為最常見的禮品。但在大陸一個特殊的現象是,絕大多數送禮者送的都不是實體的「月餅」,而是可以憑券至實體店面兌換月餅的「月餅券」(月餅票)月餅券的盛行也在中秋節前在大陸各地構築出一個極其獨特的產業鏈和具季節性的虛擬經濟熱潮。

 

大約從中秋節前1個月開始,上海每一條鬧區的街邊或地鐵出口,就會出現一群人坐在板凳上,前面擺個回收月餅券之類的招牌,有些人甚至連招牌都不放,背著一個小包,手裡拿著幾張紙券,也不吆喝,就靜靜的坐在路邊。

 

這就是大陸每年中秋節前,各地都會出現的獨特「風景」-一個由送禮而衍生出類似期貨市場的「月餅券」交易市場。

 

大陸的月餅券究竟有多「火」?中華工商時報指出,據不完全統計,光是上海,今年(2012)月餅生產、經銷企業發放的月餅券就超過920萬張。

 

據大陸媒體報導,月餅券的產業鏈大致是:企事業單位以約7折價格向月餅廠家團購月餅券發給員工或作為送禮用;收到月餅券的人若無意去店家兌換月餅,可以用4折到6折的價格把月餅券賣給黃牛。

 

黃牛則以約7折至8折的價格將月餅券賣給有需求的消費者,最後將賣不掉的月餅券以4折至5折的價格賣回廠家。有時,廠商會自己從市面上回收月餅券。

 

這種運作模式的好處是,收到太多月餅券或收到自己不喜歡的月餅品牌時,受禮者有一個去化的管道避免浪費,想吃月餅的人也能透過這個非正規市場買到低於市價的月餅。對於月餅業者而言,以約7折價格將月餅券賣給公司行號,再以5~6折從市面上將月餅券回收。這一來一往,光靠買賣月餅券、不用真的生產月餅,就能賺到逾10%的淨利潤。

 

這樣運作模式看起來對廠商、黃牛、消費者似乎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大陸經濟學者馬光遠指出,在這條「灰色利益鏈」在每個轉手環節都有利可圖的表象背後,實際上是倚靠月餅的高額利潤在支撐最後為此買單的,依然是消費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