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31屏東(東山禪寺)_06 

小洪隨筆:

入境隨俗掌握顧客偏好。~~都是要做功課的!

~~~~~~~~~~~~~

4大策略撐腰服務業走向全球

~~~~~~~~~~~~~

2013/03/27/工商時報/D4/經營知識/林隆儀】

 

服務業為擴大事業版圖,都會把目標指向全球市場,因為人們的需求具有很高的同質性,只是時間先後有差別。

 

例如,一個國家國民所得達到美金1,000元時,會有百貨公司服務的需求,3,000元時會有超級市場的需求,6,000元時需要有便利商店的服務,10,000元時需要有量販店的服務,12,000元時會有購物中心服務的需求,15,000元時會有DIY服務的需求。

 

但企業走向全球市場會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如何進入、進入規模、進入時機,同時還要克服文化差異的衝擊,確定這些問題之後,緊接著而來的議題是要滿足全球一致需求,或是要回應當地市場特殊需求的抉擇。

 

徹底執行全球化策略,須提供全球一致的標準化服務,以收規模經濟及經營綜效;視當地文化與商情之特徵,則要適度調整策略,提供適合當地需求的服務,迎合顧客的特殊需求。若將公司回應全球需求的壓力及回應當地市場需求的壓力,各區分為高、低兩個水準,可以組合成4種策略:

 

1.無國際策略

這是企業拓展全球市場相對單純的途徑,提估單一服務即可獲得全球消費者青睞,只需精練現有服務,專注於提升服務品質,無須刻意考量全球市場或當地市場的特殊需求。

 

公司要做到無國際策略境界,先決要件是所提供的單一服務須足以迎合全球市場的需求,例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產品。

 

無國際策略看似簡單,其實面臨相當大的挑戰,服務項目雖然獲得全球消費者普遍喜愛,但是仍然必須面對不同政經環境、文化、市場、顧客、競爭、貨幣等問題,掀起重大的經營考驗,企業需在這些眾多變數間取得平衡,進而找到應變對策。

 

2.當地化策略

企業回應全球需求的壓力低,卻必須積極回應當地市場的需求時,稱為當地化策略。質言之,公司扮演的是提供專業服務的當地化角色,許多服務必須取得當地政府的特許許可才能展開營運,例如醫師、藥師、律師、建築師、顧問師、會計師、分析師等,所提供的服務都屬於當地化的高度專業服務。

 

採取當地化策略的公司需要有宏觀思維,徹底認清各地區市場的異質性與需求,提供迎合顧客需求的特殊專業服務。換言之,當地化專業服務需要非常瞭解當地政經、社會、文化、商情、顧客、習慣等背景,致力於發展貼心服務,甚至提供客製化服務,一則迎合當地專業化服務的需求,二則因應當地競爭者的激烈競爭。

 

3.全球化策略

企業回應當地市場需求的壓力高,選擇徹底執行全球標準化策略,無須刻意回應當地市場的特殊需求,此時企業追求的是全球一致的標準化策略。這種策略基本構想是推展單一服務政策(One Service Policy)

 

例如,航空公司提供的飛航服務,無論是地勤作業或機上服務,全球各地航線都提供相同的標準化服務,包括服務項目與服務水準,滿足來往全球各地的旅客,方便顧客選擇惠顧。銀行業連線服務擴及全球,顧客得以利用相同方法與標準手續,在任何方便的時間與地點,在任何分行接受金融業務的相關服務。

 

4.跨國性策略

企業回應全球市場需求的壓力高,回應當地市場需求的壓力也很高,此時需要兩邊兼顧的經營稱為跨國性策略。

 

換言之,既要推展全球化,又要兼顧當地化的特殊需求,兩邊都不可偏廢,這是複雜度與困難度最高,對經營者的考驗也最嚴苛的策略。

 

採用這種策略的公司通常會更審慎評估,合乎邏輯及經營彈性的調整策略,將全球化與當地化都發揮最大能量,使公司資源做最有效率又最有效能的使用,滿足顧客最大需求,為公司創造最大利益與最佳競爭優勢。

 

便利商店在全球化策略指引下,在不同國家增加或調整服務項目,例如在歐美國家銷售熱狗在日本銷售關東煮在台灣提供茶葉蛋與叉燒包,緊緊掌握顧客偏好。

 

速食業者調整菜單也有異曲同工之效,例如在某些國家不銷售牛肉漢堡,在某些國家不提供豬肉漢堡,都因為入境隨俗而創造最佳業績。

 

又如百貨公司及零售店,配合不同國家人們的作息習慣,調整營業時間,方便顧客惠顧。

 

隨著全球環境動態變化,服務業走向全球市場需要經常檢討策略配適度與經營績效,以迎合顧客需求為最高指導原則,適時做必要的調整,才能使公司與時俱進,保持全球競爭優勢。

 

服務業既然決定把經營觸角延伸到全球市場,需有更敏銳眼光,適時調整發展方向,才能在全球市場立於不敗之地。未來服務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不是跨國性策略的天下,就是高度當地化的局面。(本文作者為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洪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