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1: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3922072-簡單的管理概念分享
延伸閱讀2: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6827764-門市幹部培育
延伸閱讀3: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6114964-經營管理的變與不變
延伸閱讀4: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557340-零售業的特性與問題
延伸閱讀5: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361719-店開改善對策
延伸閱讀6: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557208-給顧客完美經驗的步驟
延伸閱讀7:https://sandavid1123.pixnet.net/blog/post/467632337-有關於顧客
小洪隨筆:
人多,『可能』會停下來買的人也就多。~~會忽視你的更多!
~~~~~~~~~~~~~~~~
過路客、熟客、品牌客…老闆,你想吸引誰?
~~~~~~~~~~~~~~~~~~
【2014/09/16/經濟日報/A18版/經營管理/溫子欣】
朋友的咖啡廳要擴大營業,新的店址位置十分有趣,因為斜對面150公尺處有一間剛開張的星巴克,而隔壁有另一家知名連鎖咖啡外賣即將進駐,在可以預期的將來,周邊也會陸續開設其他飲料專賣店,於是我們便討論此店應該採取的策略,進而產生了如下的「三種客人哲學」。
不要以為來買咖啡與飲料的客人都是一個樣子,所謂三種客人,就是過路客、熟客與品牌客,過路客是以方便性與習慣性為主,對於商品品質與店家特色不甚挑剔,但也最沒有忠誠度。
台灣冷飲外賣店與咖啡吧密集度可說冠絕全球,但是許多開店的業主卻打從開始就鎖定「過路客」,這也是最危險的作法。
「這邊人潮多,所以我就開在這裡,這邊競爭者少,所以我就開在這裡,反正人多,『可能』會停下來買的人也就多。」鎖定過路客實在沒有什麼太大好處,因為就算你的店「暫時」人潮洶湧,也無法阻止其他的店家眼紅搶進,於是同類店家愈開愈多,過路客卻不會增多,客人分散後,終至玉石俱焚。
熟客則是因為基於對該店的某些特殊條件認同而穩定消費的客人,他可能是喜歡店家的經營哲學、喜歡老闆的親民風格、喜歡店內的氣氛、喜歡商品的品質、討厭大品牌的量產規模等等,總之,他們會有重複性與經常性的消費,也支撐了獨立店家的生存。
品牌客則是如今最普遍卻又最奇怪的存在。他們為數眾多,忠誠度高,但卻又說不出喜歡什麼,即使逼他們說出對品牌認同的理由,這些理由也往往與事實不符。
其實這是一件說奇怪卻又不奇怪的事,因為喜歡一個品牌,真正的理由往往是既不具體又不理性的,而品牌最大的魅力,就在給予消費者一種「感覺」,有時甚至消費者本身都不知道這種「感覺」的存在,但他們就是會重複光顧。
熟客對店家懷抱一種感情,這種感情往往很具體而強烈,品牌客對於品牌也懷抱一種感情,但更近似於一種對於品牌提供的「感覺」,它抽象卻真實。
比如星巴克的消費者,其中有些人的確自覺比別人更高尚或時尚,有些人並不是如此,但是星巴克的確讓他「不自覺」地產生優越感或自我認同。
新創品牌想要立刻吸引品牌客是有困難的,除非你幸運地帶有「文化優勢」。
可口可樂如果不是美國品牌而是來自於一個相對貧窮的小國,它今日不會風行全世界,因為可口可樂如今已成為美國文化的表徵,因此得以竊用美國文化優勢與魅力成就品牌吸引力。
那麼台灣的新創品牌怎麼辦呢?首先,只有「過路客」思維的人就不要創業了,因為那只是浪費自己的血汗錢而已。
品牌客需要慢慢累積,因此可以從「熟客」方向入手,你一開始就要有健全的品牌觀,但是這品牌的重點在吸引熟客,熟客未來會為你帶來品牌客。
事實上,熟客本身就是品牌的一部分,他們會幫你蓄積出「品牌文化」,他們對於這間店的「感情」會逐漸進化為品牌給予其他顧客的「感覺」,此後逐漸發酵為店家對熟客與品牌客「雙營」與「雙贏」的局面。
想要成為大品牌,就先想想要如何凝聚一群熟客吧。品牌成就後的消費者或許「很好騙」,可是在轉型成大品牌前的這群「熟客推手」卻很精明。
不要老想著靠「爆紅商品」一夕成為知名品牌,星巴克可有什麼爆紅商品?蘋果電腦並不是靠iphone與ipad就成功了,它沉潛多年,就靠「工程師熟客」逐漸蓄積其品牌魅力,最終造就「非同凡想」的品牌文化,也才有我們如今所熟知的蘋果電腦。(作者是大學教師)
留言列表